【辨证分型】
一、常见证型
阴虚火旺证:有梦而遗,阳事易兴,或见早泄,头昏耳鸣,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湿热下注证:遗精并伴见口苦而腻,小便黄赤,或见头昏困倦,口干不欲饮,脘闷纳少,茎中作痛,或挺纵不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肾气不固证:无梦而遗或精通滑泄不禁,精液清稀,时时自下,兼见面色皖白,形寒畏冷,四肢困倦,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弱。
二、临证浅识
遗精为青壮年的常见病证,年逾半百之后因欲念已衰,精气渐竭,故患本证者极少。一般而言,有梦而遗者,心病居多;无梦而泄者,肾虚常见。至于青年未婚,或壮年久旷,一月内遗泄一二次,为“精满而溢”,不足为害。若遗泄频繁,同时伴见头昏、腰酸、乏力等象,则属遗滑之证。
青少年患者犯有手淫恶习,或因阅览淫书淫画,心有妄思,“初泄不以为意,及其久而精道滑,则随触皆遗,欲遏不能”者,《金匮要略》称之为“失精家”。此类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面色皖白,腰酸发落,骨蒸潮热,心悸怔忡,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虚损证候。
中年以上的患者,若尿时感涩痛,尿后有白色黏液状物排出,此非滑遗,往往是淋浊(多见于前列腺炎症)的表现,配合肛门指诊常可发现肿大之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