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案

养生之家导读:陈雅民临证医案精选能够让各位朋友更好地理解咱们的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规律。那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案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患者张某,男,48岁,承德市水泉沟食品厂工人,2005年8月25日就诊。(乙酉年甲申月辛巳日)患病已3日,于3天前自觉左胸胁部疼痛,呈刺痛、放射痛及烧灼痛,阵发性加剧,入夜尤甚,辗转难于入睡,沿左胸胁部及左背腰部及左腹部条状分布小疱疹,或单独孤立,或累累成串或融合成片,如粟粒状,外观或呈红点状、斑片状或如串珠样,晶莹透明,触其周边则痛剧。大便秘结,已3日未行,伴腹胀。测体温37.2℃,略有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有力。

此证乃外感湿热毒邪,侵及胸胁肝胆二经,涉及阳明,故疱疹发于胸胁、背腰及腹部,毒热内淤,淤热阻络故疼痛、刺痛、烧灼痛,入夜尤甚,所谓“不通则痛”矣,热郁阳明,气机不利而见便秘、腹胀,舌脉之象亦为毒热内淤之象也。治当清热解毒,疏利肝胆,燥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法,仿龙胆泻肝之法加减用之,处方如下:龙胆草10克,生栀子9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泽泻12克,板蓝根30克,连翘30克,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黄连10克,苦参10克,赤芍15克,苏木10克,生大黄12克(另包后下),生甘草10克,3剂。

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服。

二诊:3天来服上药3剂,大便泻下数次,腹胀已除,大部分疱疹开始消退干枯,色转紫暗略黑,疼痛如故,人夜尤甚,舌脉同前,乃于上方去大黄,加紫草12克以增凉血解毒之力,炒元胡12克以助活血止痛,继服3剂。

三诊:疱疹消退,仅余部分干枯、紫暗之点状皮损,疼痛已明显减轻,仅于夜间偶有疼痛发作,舌苔转为薄黄,脉亦和缓,效不更方,继以3剂巩固疗效。

本例经追访,诸症尽失,至今未再见任何异常,治愈迅速。

按语:西医所谓带状疱疹乃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医谓之“蛇盘疮”、“缠腰火丹”是也,系湿热毒邪,侵犯肝胆二经,淤阻胸胁脉络而发,众多医家多以龙胆泻肝汤治之,疗效确切。本例疱疹散布胸胁,连及腰、腹,更兼腹胀、便秘,乃热毒侵及肝胆,涉及阳明;刺痛、灼痛,入夜甚者乃湿热毒邪、淤阻络脉所致,故以龙胆、栀、芩、柴、泽泻仿龙胆泻肝法,清利肝胆,加连翘、公英、地丁、板蓝根大剂清热解毒,黄连、苦参解毒燥湿,赤芍、苏木活血通络。大黄通腑泄热,甘草解毒和中。二诊时腑气已通乃去大黄,加紫草、元胡凉血解毒、活血定痛,故能以九剂中药而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