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热利湿蠲痹法治疗肌痹(多发性肌炎)案

养生之家导读:陈雅民临证医案精选能够让各位朋友更好地理解咱们的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规律。那么益气清热利湿蠲痹法治疗肌痹(多发性肌炎)案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患儿陆某,女性,13岁,本市二道牌楼小学学生,住承德市二道牌楼地建家属楼3号,于1994年3月22日就诊。(甲戍年丁卯月丁未日)患儿于3个月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低热,全身关节、肌肉疼痛,乏力,纳差,心慌、心动过速等,曾怀疑为“心肌炎”,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被证实,多次査血常规、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肝功、肾功等均未见异常,但血肌酸磷酸肌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建议患者作肌肉组织活检家属未同意,乃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作肌电图检査,回报为:双侧腓肠肌、肱二、三头肌等处于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及正锐波,于最大收缩时呈低电压,短时程干扰电位,符合肌原性肌病肌电图,支持“多发性肌炎”之诊断,于今日求治于中医。

现患儿低热,体温波动于37.3~37.9℃之间,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纳差,乏力,心悸,舌质红少许白苔,脉数。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当为“肌痹”、“湿热痹”。证乃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肌腠关节,湿热伤气,营卫失和之证。治当益气清热,利湿蠲痹之法,处方如下:

生黄芪15克,生白术12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白芍20克,赤芍12克,丹皮15克,青风藤12克,秦艽15克,秦皮10克,木瓜10克,香附10克,伸筋草10克,蝉蜕6克,3剂。

二诊:服上药3剂后,症状无任何变化,考虑病重药轻,应增活血通络蠲痹之力,改方如下:

生黄芪20克,生薏米15克,乌蛇6克,肉桂5克,青风藤15克,秦艽20克,丹皮20克,赤芍12克,地龙10克,红花6克,丹参12克,炙元胡10克,秦皮10克,香附12克,生甘草12克,5剂。煎服法:每日水煎1剂,每剂煎2次合并药液于一处,分早晚2次温服,忌辛辣、生冷,避风寒。

改方后以乌蛇、地龙以增走窜之性,以丹皮、赤芍、红花、丹参、元胡等以增活血定痛之力,继服以观后效。

三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大减,仍低热,纳差,乏力,舌脉同前,继用原方5剂。

四诊:疼痛完全消失,仍有低热,纳差食少,原方去青风藤、秦艽、丹皮、赤芍、丹参、苡米,加银柴胡10克、青蒿12克、当归10克、龟板12克、鳖甲12克、木香6克、神曲12克,以清退虚热,开胃助运,连服15剂。

五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化验血清酶等亦降至正常,仅纳谷欠佳,乃于方中去龟板、鳖甲,加砂仁3克,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后经追访,患儿一直稳定,正常上学,未见复发。

按语: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乃同类疾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多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大,患者难于接受,况此例系儿童患者,更难以治疗,中医虽无此病名,但统以“痹证”论之,当属五痹之中的“肌痹”。《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当指本病而言。宋·严用和《济生方》云:“肌痹之病应于脾,其状四肢懈怠,发热呕吐。”而清·喻昌《医门法律》云:“凡治痹证,不明其理,以风门诸通套药施之者,医之罪也。”结合本例患儿,既有湿热之邪内侵,又兼脾虚气弱,营卫不和,更兼气血痹阻,不通而痛之证,故于初诊不效后,改用生芪、苡米健脾益气以固本,乌蛇、地龙虫类钻剔搜邪,佐以大剂活血通络定痛之品,青风藤、秦艽疏风而不燥血,香附行气,少量肉桂鼓舞气血运行而收良效,后期再以养阴而退虚热,醒脾健胃之品而助运化,终使患儿得以临床治愈,可见中医药对免疫性疾病亦有良好效果,值得今后研发。综合本例治疗之法乃健脾益气、活血化淤、祛风除湿、开胃助运而总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