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又名儿枕痛,是指.以新产后出现小腹阵阵作痛难忍为主症的产后常见病。
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血虚、胞脉失养而致;实者则由血瘀、寒凝等阻滞胞脉而成。前者无胀满,或喜揉按,或喜热熨,或得温稍缓;后者胀痛,或气冲胸胁,或拒按而不可近,或腹中有块者。(一)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型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心悸气短。治宜补血益气,选用肠宁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2.血瘀型产后小腹硬痛,或小腹部触及硬块,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畅。治宜活血祛瘀,选用散结定痛汤。
3.风寒型产后腹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恶露不下,少腹冷痛拒按,得热稍减。治宜温经散寒,选用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4.食滞型产后腹痛,胸膈饱满,恶食吞酸,腹痛拒按,手不可近。治宜消食止痛,选用二陈汤(《和剂局方》)加山楂、白术。(二)名医名方延胡索汤(孔伯华)1.功效调和气血,通经止痛。
2.主治儿枕痛。症见产后腹痛拒按,两胁作痛,脉弦涩。
3.组成鸡血藤15克,橘核12克,牛膝、延胡索、全当归、川楝子各9克,旋复花、大腹皮各6克,川芎、桃仁各3克。
4.用法水煎服。
丹参和营汤(高仲山)
1.功效和营行瘀。
2.主治用于产后腹痛,属气滞血瘀者。
3.组成丹参、山楂炭各15克,当归、川芎、香附、桃仁泥各10克。
4.用法水煎服。
养血汤(朱小南)
1.功效养血健脾,佐以行气。
2.主治产后血虚腹痛。症见产后月余腹痛,恶露未净,头晕腰酸,纳呆泛恶,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少苔,脉虚细弦。
3.组成仙鹤草12克,当归、白芍、陈皮、香附各6克,黄芪、熟地黄(砂仁2.4克拌)、山茱萸、焦白术、茯苓、川楝子各9克,川芎6克。
4.用法水煎服。
加味失笑散(李聪甫)
1.功效和血化瘀。
2.主治产后数日,腹痛时轻时重,忽有气从小腹上冲膈上,疼痛异常,口噤,齘齿有声,四肢厥冷,苔色黑如煤,脉沉伏而结。
3.组成当归10克,川芎、山楂炭各3克,炒五灵脂、延胡索、生蒲黄、牡丹皮、桃仁泥、制香附各6克,清童便(冲)150毫升。
4.用法水煎服。
益气行郁汤(段富津)
1.功效益气行郁。
2.主治产后气郁而见嗳气,两胁胀闷,舌边微红,苔白,脉沉细。
3.组成代赭石30克,人参、枳实、乌药、沉香、砂仁、半夏、厚朴、紫苏梗各15克,木香、甘草各10克。
4.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