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无卵巢早衰的病名,但从其临床特点来看,与“月水先闭”“经水早断”相类似。《内经》云:“肾藏精,主生殖”,肾在月经的产生及胎儿的孕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傅青主女科》又云:“经水出诸肾”“肾水之生,原不由于心肝脾,而肾水之化,实有关于心肝脾。”《素问·腹中论》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绝,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对该病早有认识卵巢早衰属于西医病名,是以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种疾病。在中医学中并无此病,韩氏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血枯”“闭经”“不孕”等范畴。现代研究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与生活压力、不良习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母亲遗传、人工流产(人流)、某些药物不良反应、金刃损伤(腹腔镜下卵巢手术电灼损伤)等有关。
卵巢早衰临床多以40岁之前出现月经过少渐至闭止不行、不孕等病前来就诊,临床表现为盗汗、便秘、脱发、阴道干燥、性交痛、性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低下、体重增加、紧张、焦虑、多疑、心悸、多梦、尿失禁、色斑等,并常伴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性腺激素六项检查血FSH>40U/L,E2<10~20pg/ml;或FSH/LH>2.5。一般在月经来潮的第2天抽血化验,2次化验结果一致者即可诊断。
韩氏认为卵巢早衰的发生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作用失衡密切相关,就脏腑而言,肾虚是导致卵巢早衰的根本,脏腑之间功能失调、气虚血瘀则是导致卵巢早衰的重要因素。
1.肾虚是发病之根本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肾精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肾气的旺盛、肾精的充足对天癸的成熟、功能的发挥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对月经的产生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故有《傅青主女科》谓:“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韩氏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中西兼容,病证结合,提出肾气与西医女性生殖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指在大脑皮质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天癸”相当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类物质,“冲任”类似于性腺卵巢及其所产生的卵细胞和性激素的作用。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惊恐伤肾,或他病迁延日久,“穷必及肾”,均可造成肾脏的生理功能失常,致使肾的阴阳衡,生精化气功能不足,肾精亏损,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所在。
2.脏腑之间功能失调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韩氏提出肝肾同为先天之本、冲任之根,冲任二脉与肝肾之经脉息息相关,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冲任,为藏血之脏,所藏之血一部分下注冲脉,正所谓“乙癸同源,母子相生”;又主疏泄,调节一身之气机,肝气条达则任脉通利,胞宫藏泄有序,蓄溢有度,月事方能正常。由于现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常引发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长期过激的情绪变化,可影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从而引起卵巢功能提前衰退,而出现闭经。《万氏女科》中认为:“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枯而经不行”,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郁久化火,暗耗气血,气血不足,不能荣肾填精,滋润冲任,下养胞宫胞脉,且肝失条达,影响中焦升降纳运之功,纳谷运化功能低下,精微不生,气血亏虚,胞宫胞脉失养,血海空虚,渐致本病。
所以韩氏认为肝肾相互影响,肝肾失调,精血匮乏,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中气而统血,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和培育。生理上,后天与先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病理上,脾气虚弱可致肾气不足,脾阳虚损可致命门火衰。
若饮食不节,思虑或劳累过度,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冲任气血不充,血海不能满溢,可致月经停闭。
心主血脉,主神志,“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生理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女子思虑过度,心阴暗耗则心火偏旺,或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失所养,心气不得下通,肾精不能化赤为血,冲任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由此可见,卵巢早衰是多脏腑的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肾,与肝、脾、心三脏密切相关。
3.气虚血瘀是发病之关键因素
韩氏言:“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是胞宫行经的物质基础。《妇人大全良方》有:“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充足,气机流畅,肾有所充,天癸有源,冲脉精血盛,任脉之气通,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胞脉得其养,输注和蓄存于冲任的气血,在天癸作用下化为经血,按时满盈血海,使经事如期。气虚血弱,不能下注养胞,肾精无所生,肾气无所化,天癸无所养,冲任不足,经血无源,致月水难生,血海难充,终至停闭不行,发为本病。中医素有“久病多瘀”之说,韩氏认为瘀血阻滞经脉虽不是本病发病的主导病机,但对本病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也是本病产生的一个重要病机环节。气郁则血行不畅,气虚则血行无力,均可致瘀血阻滞,冲任不畅,且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伤血耗气,新血难生,导致冲脉精血枯,任脉之气滞,冲任不健,月水难潮。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说:“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夜热,或以食饮减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枯经闭之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