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汤治过敏性紫癜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养生之家导读:二甘汤治过敏性紫癜配方、医案、经典案例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甘汤治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过敏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阳斑、斑疹、葡萄疫相似;出血明显时,又当属衄血、便血、尿血等血证范畴。由于病因尚欠明了,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故有1/3~2/3的患儿可并发肾炎,称为紫癜性肾炎。其在治疗上,中西医均感较为棘手。

郑师认为,同在一个环境条件下,为什么有的孩子过敏而别的孩子不过敏,这是由小儿的特殊体质特点决定的。过敏原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主张以调整阴阳平衡为主,兼以祛邪。常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桂枝汤、四物汤、升降散等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良效。应用二甘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是郑师的又一独到经,常收意外之效。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宋某,男,10岁,河南省南阳市人,2011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皮肤紫癜反复发作2年余。

现病史:患儿于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两下肢皮肤紫癜,当地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20余日,症状消失。不日又发如前,经某大学附属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应用激素等治疗,症状消失。3个月后再发如前,且有加重,紫癜成斑,改请中医治疗,中药联合激素治疗1月余缓解。如此反复已2年余,时轻时重,伴左膝关节肿痛,一直未能控制而求郑师诊治。诊见:四肢皮肤紫癜累累,以下肢为重,色中红,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大便偏干,小便微黄。咽红,舌红苔少,脉沉细弦。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诊断:紫癜。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辨证:阴虚热扰,脾失统摄。

治法:补脾敛阴,养血消斑。

方药:二甘汤加减。

处方:生甘草10g,炙甘草6g,乌梅15g,五味子10g,大枣15g,黄芪30g,当归10g,仙鹤草15g

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1年5月20日):紫癜明显减少,患儿情绪稳定,舌现微薄白苔,脉见平缓。上方再进14剂。

三诊(2011年6月5日):皮肤紫癜消失,纳增便调,舌淡红,苔薄白。上方生甘草减为6g、乌梅减为10g、黄芪减为15g,隔日1剂,再进14剂,诸症悉平。2011年7月15日停药,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紫癜反复发作2年余,查前医所用中药,犀角地黄汤、化斑汤、知柏地黄汤、桃红四物汤等均已用过,虽有缓解而终未能控制。

郑师以阴虚热扰,脾失统摄是辨,选二甘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仙鹤草,且重用生甘草、乌梅以敛阴清其虚热;重用大枣、黄芪、仙鹤草以补虚摄血。配伍巧妙,用量匠心,7剂而显效,又14剂紫癜消失,减量改隔日1剂善后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郑攀、陈世伟整理)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