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胃脘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养生之家导读: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胃脘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胃脘痛

中医认为胃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大致可分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不当等。通常我们认为胃痛主要由长期饮食不节、寒湿内侵、七情刺激、劳倦内伤,致使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水湿运化障碍,阻滞为瘀。郑师认为,治疗胃痛首先应明确虚实,根据胃痛的不同分型确立治疗方法。正确辨证,抓住主要矛盾是中医辨证治疗胃痛的根本。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宋某,男性,16岁,2000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胃脘痛1年。

现病史:患儿素体虚弱,平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出现反复胃脘部疼痛,伴有吐酸、恶心,经北京某医院胃镜诊断为胃溃疡,中西医久治不愈,至我院请郑师诊治。诊见:间断胃脘部疼痛,时伴腹胀,腹怕凉,纳眠可,小便调。舌暗红,苔黄,脉弦。面色萎黄,胃脘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既往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

诊断:胃脘痛。

西医诊断:胃溃疡。

辨证:中阳不振,湿瘀互结。

治法:温阳散结,清热利湿。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处方:薏苡仁20g,制附子5g,败酱草20g,赤石脂20g,炮姜10g,黄柏10g,仙鹤草30g,珍珠粉1g,白及粉3g,炙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0年9月22日):患者服药后,胃部疼痛明显减轻,腹部怕冷症状好转。嘱患者规律饮食,守方治疗3个月余,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较前显著减轻,减量改为颗粒剂巩固半年停药。随访3年未复发。

按:患者素体虚弱,脾阳不振,运化乏力,水湿停滞,痰饮内生,病程缠绵,气血亏损,瘀血内生,瘀久生热,湿热瘀互结,壅滞胃肠腑气不通而致胃脘痛。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散结、清热利湿以收效,。

张建奎、郑攀整理)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