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组成】玄参、板蓝根、猪苓、桑白皮、大腹皮各10g,山豆根5g,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倒扣草各15g,灯心草、生姜皮各1g。
【作用与功效】清咽泻肺,利尿退肿。
【适应证】小儿肾病综合征。
【刘氏临证心得】曾治吴某,男,5岁半。住院病案号63026.患儿自1990年春节起咽喉红肿疼痛,尿量减少。两天后出现颜面浮肿,并迅速加重。数日后蔓延至阴囊及下肢。
当地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使用抗生素及正规服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2个月,浮肿有所减轻,尿蛋白由()降为(++),出院后改为地塞米松口服,但病情一直迁延未愈,多次反复。
1991年曾先后3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终未能彻底控制病情,浮肿时轻时重,尿蛋白(+)~(11)。1992年5月,患儿因发热咽痛后浮肿再次加重,于1992年6月3日住本院。现症:全身浮肿,咽喉不利,声音嘶哑,纳差,大便可,小便少,每日约100毫升。
查体:颜面虚浮肿胀,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肺(一),腹部膨隆,腹围66厘米,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呈半透明状,双下肢呈可凹性水肿,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实验室检查:尿蛋白(11),血浆总蛋白36g/L,白蛋白10g/L,球蛋白26g/L,胆固醇16.6mmol/L肌酐17.68mmol/L,尿素氮1.4mmol/L。证属外邪久恋于肺,肺热上熏咽喉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肺受邪困,不能正常通调水道。同时邪气由肺下传脾肾,脾肾受邪则水液代谢失调,因此水肿长期不消。
治宜从肺论治,先清咽泻肺,利水消肿。方以玄参板蓝根汤加减:玄参、板蓝根、猪苓、桑白皮、大腹皮各10g,山豆根5g,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倒扣草各15g,灯心草、生姜皮各1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2年6月29日):服上方3周后,浮肿基本消退,尿量正常,惟咽喉不利,声音嘶哑,汗出较多。查体:咽仍红,扁桃体不大,舌红少津,苔薄,心肺(一),腹平软,腹围62厘米,移动性浊音(-),脉象细弦。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9g/L,其中白蛋白24g/L,球蛋白25g/L。
此示水液代谢渐趋正常,但利尿后阴津受损,不能濡润咽喉。
原方去灯心草、大腹皮、生姜皮、猪苓,加蝉蜕3g,凤凰衣10g,以增清利咽喉之功。
三诊(1992年7月28日):病情平稳,咽喉清利,声音正常,浮肿无反复,汗亦减少,纳可。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0g/L,其中白蛋白36g/L,球蛋白24g/L,胆固醇4.1mmol/L。继用上方加减治之。继服2个月,病情平稳,无反复。于1992年8月14日出院,带药回家继服,以固疗效。
【解读赏析】从肺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刘先生的独特经验,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本病早期往往伴有流涕,咳嗽,发热,咽喉不利等肺系症状。恢复期则以脾肾两虚症状较为明显。
刘先生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与肺脏关系极大,经过多年实践,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肺论治的方法、,。,路径。主要是采用清肺利咽、清肺通窍等方法,清除肺中之邪气,截断邪气下传脾肾的通道,使脾肾不受邪侵,保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临床上,特别强调清肺要彻底,而关键在于清利鼻咽,使肺之门户得清,不使邪气留恋。
从肺论治,并不只是治肺,而是以治肺为重点,兼顾脾肾,尤其是肾病恢复期,脾肾气虚症状明显时,则以脾肾为主。维护和恢复肺、脾、肾三脏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促进肾病患儿的早日康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