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弼臣肺炎涤痰通腑,上病下取法的配方组成

养生之家导读:肺炎涤痰通腑,上病下取法可通腑泻热,急下存阴,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犀角粉(代)1g(冲服),地黄10g,黄连1g,玄明粉5g(化服),大黄10g(后下),甘草3g,连翘10g,赤芍10g,鸭跖草10g,石膏25g(先下)

【作用与功效】通腑泻热,急下存阴。

【适应证】小儿肺炎。

【刘氏临证心得】曾治患儿于昨夜突然发热,无汗,惊惕不安,今晨起体温增高至40℃,伴有咳嗽气急,呕吐,烦躁不安。遂到某医院急诊收住院治疗。患儿院查体:体温40℃,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率180次/分,心音低钝,两肺满布细小水泡音。线片检查:两侧肺野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血象:白细胞0.9×10L,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42。

西医诊断:肺炎合并心衰。给予抗感染、镇静、吸氧、强心及对症等治疗,效果不显,病情危重,遂邀刘先生会诊。

患儿身热,体温39.8℃,有汗热不解,咳嗽喘促,鼻翼扇动,手足逆冷,哭无涕泪,腹胀而满,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舌苔糙腻,脉弦滑数大有力。证属温邪化火,火毒逼近气营,形成热深厥亦深之证。

治疗宜以通腑泻热,急下存阴,方选犀连承气汤加减。

处方如下:犀角粉(代)1g(冲服),地黄10g,黄连1g,玄明粉5g(化服),大黄10g(后下),甘草3g,连翘10g,赤芍10g,鸭跖草10g,石膏25g(先下)。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服药后大便畅泻两次,体温逐渐降至38.3℃,手足转温,喘促明显平定,咳嗽转爽,舌苔薄黄,舌尖仍红赤,脉象弦滑。证属温邪痰热渐化,余热尚蕴肺胃。治疗当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选桑叶石膏汤加减。治疗1周,痊愈出院。

【解读赏析】本例来势急暴,邪热不得外泄,因而迅即气营两燔,出现哭而无泪,喘憋不已,抬肩撷肚,呼吸短促不匀等肺气垂绝现象。此时化源将竭,若宣提肺气,则愈促其肺气闭绝,故治当釜底抽薪。玄明粉、大黄、甘草调胃通下以泄热;犀角(代)地黄、赤芍、黄连、石膏凉营解毒以泄热。药后身热趋降,热深厥亦深解除,从而收到“急下存阴”之效果。

小儿形体娇柔,使用攻下法宜慎重,必须正盛邪实,方可使用,而且要中病即止,否则,将有损伤胃气之虞。正如《温病条辨》指出:“热邪更易伤阴,往往下后正虚,邪气复聚”。本例主要掌握了舌苔糙腻,脉象弦滑,高热不退,大便秘结的腑实证,当机立断,下后效如桴鼓。若津伤明显,舌质红绛而少津者,可用沙参、石斛、地黄、鲜芦根以养阴生津,佐以少量苦寒泄热的大黄、黄连、黄芩清热通下,亦能达到“清热而不碍胃,通下而不伤正”的目的。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