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齿蚧疏肝健脾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齿蚧疏肝健脾方可疏肝健脾和胃,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白芍(炒)9g,柴胡6g,川芎6g,枳壳(炒)6g,香附6g,党参15g,白术(炒)9g,陈皮9g,砂仁9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疏肝健脾和胃。

【适应证】齿蚧。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刘某,女,27岁。初诊日期:1998年3月24日。咬牙不止10余年。多方医治,花费万余元罔效,反而日渐加重。现患者夜间咬牙不止,咯咯作响,难以入眠,每晚仅睡2小时左右,甚至彻夜难眠,白天亦时时咬牙,难以控制,痛苦异常。诊其精神萎靡,面容苦楚,头痛昏沉,精力分散,胸闷气短,烦躁恶心,时时叹息,腰酸耳鸣。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此为肝脾不和,治以疏肝健脾和胃。

二诊:服药1剂后咬牙大减,3剂服毕咬牙即止。停药后又复发作,但发作程度及时间均皆较前大大减轻,且感头晕昏沉,肩背胀痛,神疲易困。药已中的,二诊效不更方,上方再服6剂,日1剂。

三诊:服药后,咬牙缓解,睡眠好转,每晚能睡5~6小时,惟时有胸闷心悸,食少乏力。原方加郁金9g,麦芽(炒)9g,龙骨12g,水煎服6剂,日1剂,以调理之。随访1年,未见复发。

【解读赏析】咬牙,又名蚧齿、齿蚧,其病名最早见于《杂病源流犀烛》清代徐灵胎在《徐氏医书六种》中云:“齿蚧者,睡眠而齿相磨切也。”其因多由心胃火热或气血亏虚,小儿睡中蚧齿常为虫积。此例患者蚧齿不已,审证求因,其病机为肝脾不和。《灵问·经脉》曰:“足阳明胃经…人上齿中,还出挟口。”故齿动多由胃疾所致。

另《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主风、主动,故齿动不已又与肝关系密切。患者由于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而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肝气乘之,故致咬牙不已;脾虚气弱,形神失养,则见神疲面憔,失眠多梦,头昏耳鸣,腰酸气短;胃弱气逆,则见纳呆恶心;肝郁气滞,则心烦胸闷,时时叹息。张珍玉先生慧眼独具,抓住病机,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加砂仁、郁金、麦芽等以增强理气和胃、醒脾消食之功。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