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组成】白术(炒)9g,人参10g,白芍(炒)9g,柴胡6g,茯苓9g,木香6g,五味子6g,龙骨12g,首乌藤12g,砂仁6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养心健脾,镇静安神。
【适应证】产后睡眠不佳。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王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03年7月4日。失眠3个月。3个月前,因产后休息不佳,渐渐出现睡眠不佳,入睡难,易惊醒。经服用安定等镇静药物,症状时好时差,且症状有逐渐加重之势。现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每天只能睡4~5小时,伴有焦虑、心烦易怒,胁胀,纳差,二便调,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弱。
一般情况好,神志清,精神可,情绪急躁。此属产后不寐,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健脾为主,兼以镇静安神。
二诊:服上药后胁胀、纳差症状减轻,焦虑、心烦易怒情绪稍有好转。仍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弱。嘱其忌食辛辣,避免情志刺激。白术(炒)9g,人参10g,白芍(炒)9g,柴胡6g,茯苓9g,木香6g,五味子6g,龙骨12g,首乌藤12g,砂仁6g,甘草3g,黄芪25g,酸枣仁(炒)9g。水煎服3剂,日1剂。
三诊:药后,饮食基本正常,胁胀、焦虑、心烦易怒情绪逐渐好转,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京醒症状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治宗上方意,续服上方3剂,日1剂。
四诊:药后,胁胀症状消失。焦虑、心烦易怒情绪逐渐好转,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症状继续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上方去木香,以防疏散太过,耗气伤阴;水煎服3剂,日1剂。
五诊:药后,睡眠基本正常,焦虑、心烦易怒情绪基本消失,余无不适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上方继服3剂,日1剂。半年后随访,失眠未再发作。
【解读赏析】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不寐的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但不寐的患者,由于夜间休息不好,多伴有焦虑、心烦易怒的情绪变化。心烦易怒的不良情绪状态往往又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肝气不疏,又进一步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张珍玉先生把握不寐的这一发病特点,临床治疗在分清虚实的情况下,多注意疏肝,每每取得良好效果。本案系产后失血,再加上休息不好,气血难以恢复,致心脾两虚而引起不寐。脾主运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运化无权,则气血不易恢复。心主神明,心血不足,血不养神,神不守舍,则入睡难,易惊醒,如《景岳全书·不寐》曰:“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患者又往往兼有情绪急躁的症状,影响肝之疏泄功能,多伴有肝气不疏的状态。因此,心脾两虚兼有肝郁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据此,张珍玉先生以养心健脾,镇静安神,兼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使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首乌藤、五味子养心安神,龙骨镇静安神,柴胡疏肝解郁,配木香以加强理气之功,白芍养阴柔肝,以防止肝气疏散太过;砂仁和胃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心健脾,镇静安神之效。
二诊时,胁胀、纳差症状减轻,焦虑、心烦易怒情绪稍有好转,说明肝郁状态得以缓解。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症状变化不明显,说明仍有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血为有形之物,不易速生。
张珍玉先生据此上方加黄芪、酸枣仁以加强益气养心安神之效。三诊时,药后饮食正常,表明脾之运化功能基本恢复。胁胀、焦虑、心烦易怒情绪逐渐好转,说明肝郁状态也得以缓解。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症状减轻,示心血虚的情况有所改善。方药对证,效不更方,上方继服3剂。
四诊时,胁胀症状消失,焦虑、心烦易怒情绪逐渐好转,说明肝郁状态逐渐缓解。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惊醒症状继续减轻,表示心血虚的情况继续改善,血能养神。
方药对证,总的治疗原则不变,上方去木香,以防疏散,,太过,耗气伤阴。五诊时,睡眠基本正常,焦虑、心烦易怒情绪基本消失,说明脾气健运,使心血充足,神有所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