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经期头痛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经期头痛方可疏肝理气养血,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白芍9g,柴胡6g,川芎9g,枳壳(炒)6g,香附9g,人参10g,白术(炒)9g,郁金9g,阿胶9g(烊化)砂仁9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疏肝理气养血。

【适应证】经期头痛。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陈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4年11月19日。经期头痛3~4年,每于经期第1天始头痛,1~3天缓解,月经先期1周左右,行经7天,经量多,色可,有块。现月经将至,乳房发胀,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此属肝气逆,治以疏肝理气养血。

二诊:已行经第3天,经期第1天稍觉头痛,现无不适,经量偏多,色质可,稍觉乏力,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上方加山药(炒)9g。水煎服3剂,日1剂。

三诊:现月经基本已净,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处方:白芍(炒)9g,柴胡6g,川芎9g,枳壳(炒)6g,人参10g,白术(炒)9g,郁金9g,香附9g,当归9g,阿胶9g(烊化),砂仁9g,甘草3g。水煎服3剂,日1剂。

【解读赏析】经期头痛是临床常见妇科杂证。行经是女性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正常生理现象,素体气血调和之人,行经期不会有不适感觉。行经是机体向体外施泄血的生命现象,行经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首先必须从血考虑,经血下行,血不上荣,进而血虚致瘀不通,补血活血是目前常见的治法。

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生理状态下两者可分不可离。

因此,机体行经向体外施泄血的同时,亦存在耗气现象,且气能行血,离开气的推动作用,经血无以正常施泄。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虽然经血的施泄正常与否,与诸多脏腑都有关系,但因为人体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且肝藏血为经血之源,因此,经血施泄正常与否,从脏腑关系而言,主要与肝之功能正常与否有关。肝体阴用阳,肝主疏泄又主藏血的关系,体现于经血方面更明确了经血为病应从气血两方面考虑的治疗理念。

通过分析人体气血可分不可离和经血施泄正常与否与肝的密切关系,结合女子的生理特点,张珍玉先生认为:经期头痛应从肝之气血两方面考虑的整体思路。同时提出气血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而气血的特点是气动血静。经期头痛病位在上,结合气血的生理特点,气属阳偏主上位,而肝气的生理特性更是主动主升。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病人经期头痛多为胀痛为主的特点,张珍玉先生提出:经期头痛应是肝之气血同病以肝气逆为其基本病机的新观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张珍玉先生认为:患者之所以出现经期头痛,多是患者素体气血关系中,虽能维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生理状态,但肝气偏胜。肝气本身主升为特点,当行经之时血行于下,血对气的凝敛作用降低,则肝气相对更胜而行于上。即经期头痛是人体气血关系不调和,以肝气逆为主的表现。妇女行经以肝为先天,因此,经期头痛肝气逆是关键。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柴胡疏肝散以平肝之气逆太过为主,同时,佐以养血益气理气以调整人体气血关系使之恢复正常。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