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组成】石膏15g,熟地黄9g,麦冬6g,知母、牛膝各4.5g,马勃3g,桔梗6g,玄参10g。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作用与功效】滋阴清热。
【适应证】适于治疗慢性咽炎、口疮。
【干氏临证心得】加减玉女煎主治肺胃蕴热,灼烁津液所致之慢性咽炎。
【解读赏析】玉女煎出自《景岳全书》,原方治疗胃热阴虚。经加减用于治疗咽喉干痛,有烧灼感,“吭喀”频频,求饮喜凉,年久不愈。伴见头昏胀痛,偶或衄血,阵作咳嗽,痰黄而稠哕,口泛恶,溺黄便干等。
舌苔薄白映黄,脉滑实。咽部黏膜中至重度充血(红艳型),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小血管扩张暴露(色深红)诸症。《寒温条辨》说:“熟地、牛膝补肾水之不足;石膏、知母泻脾土之有余;而金则土之子,水之母也,麦冬甘以补肺,寒以清肺,所谓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
《医学举要》里又说:“阳明、少阴二经,皆是津液所关;阳明实则火炽而津液涸,少阴虚则水亏而津液亦涸。考两经合治之方,仲景猪苓汤养阴而兼利水;景岳玉女煎养阴而兼清火。盖白虎汤治阳明而不及少阴,六味地黄汤治少阴而不及阳明。
是方石膏清胃,佐知母以泻肺气,实则泻其子也;熟地滋肾,佐麦冬以清治节,虚则补其母也;牛膝入络通经,能交和中下,尤为八阵中最上之方。”可见,凡见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者,皆宜。然大便溏泻者,乃非所宜。
而《成方便读》里的又番解释,亦足堪参考:“人之真阴充足,水火均平,决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肾真阴不足,不能濡润于胃,胃汁干枯,一受火邪,则燎原之势而为似白虎之证矣;方中熟地、牛膝以滋肾水,麦冬以保肺金,知母上益肺阴,下滋肾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石膏甘寒质重,独入阳明,清胃中有余之热。虽然,理虽如此,而其中熟地,若胃火炽盛者,尤宜斟酌用之,即虚火之证,亦宜改用地黄为是,在用方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可也。”
玉女煎濡润于胃,加马勃、桔梗、玄参,自是阴分不足之咽炎所宜。干祖望先生治口舌生疮,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伴见大便干燥,尿黄,乃为肺胃火热之证,治当清泻肺胃。曾遇一患者,每值秋冬之季即作口疮,反复10余年。
作时,经用清泻肺胃之药,很快即愈,即使不治,八九日后亦可自愈。如何控制其复发?虽经久治,病仍应时发作而岿然不动。
干祖望先生主张,发作时在清泻肺胃的基础上加荆芥炭,使之既入血分,又能将邪热从肌肤中发散出来,其疗效更佳。
再则次年在夏末之时服用发散剂,使邪热有出路而控制其复发。如法炮制,证明有见地。
干祖望先生认为,该患者素有肺胃积热,当到秋冬收藏之时,腠理致密,玄府闭锁,使内伏之肺胃热郁,固束更甚,只有蒸熏冲凌口舌而病发。故在发病前用荆芥、薄荷、芦根等发散之剂,使腠理开泄,玄府洞开,郁热则随之而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