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黄牡丹皮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黄牡丹皮汤可清热凉血、活血,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地黄20g,土大黄20g,牡丹皮15g,赤芍15g

水牛角30g,杜秋石6g,蒲黄(炭)12g,牛膝12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作用与功效】清热凉血、活血.

【适应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潘氏临证心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较急,不论其为急性型或慢性型,主要分血热妄行症与气血两虚症对血热妄行症,治以清热凉血、活血法.出血倾向严重者,去水牛角,加犀牛角、云南白药;妇女月经过多者,加益母草、艾叶、阿胶;消化不良者,加山楂(焦)对气营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营、填精补髓法,药用熟地黄、当归、黄芪、山茱萸、鹿角(片)、阿胶、补骨脂、陈皮、红枣、炙甘草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如前.

对紫癜病的诊断及辨证治疗,审其气血之虚实,是关键所在、临床上观察,茜草、阿胶煎膏持久服,对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不如过敏性紫癜,说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解读赏析】本病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的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临床上也有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成人急性少见,如患本病,常与服用某些药物和特殊接触污染及化学物质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北京某一着名大学学生,在接触化学试验室物质后患本病,笔者参加救治;贵阳市小学教员因患感冒,一天内服多种感冒药,尤其是"康泰克"过量,引起本病,到京求治,都呈起病急骤,发热,皮肤、黏膜出血,症候较严重,皮肤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黏膜出血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舌黏膜血疱本病慢性型较为常见,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出血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黏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

临床上中医将本病归属"血证""发斑"等范畴.其发生与血脉及内脏病变有密切关系,外感、内伤均会诱发.《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急性的主要归为热毒迫血妄行型,其病机为感受外邪(包括感染、线、化学药物、嗜食辛辣厚味等)邪毒与气血相搏,邪气从阳化热,损伤脉络,血液渗于脉外发为紫癜.

慢性患者可归为肝肾阴虚和气不摄血两型,主要病机为素体肝脾肾三脏亏虚或肝肾阴虚,加之反复出血之后,阴血亏损,精血既亏,相火必旺,虚火灼伤脉络,或出血过多,血去气伤,气不能摄血,血溢脉外而发为本病.

初病以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多见;病久以气不摄血证与气阴两虚证多见.治疗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酌加补脾、温肾和化瘀的药物为主进行中药治疗.药物包括:地黄、紫草、赤芍、牡丹皮、墨旱莲、女贞子、茜草、白茅根、陈皮、生甘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仙鹤草、肉苁蓉、淫羊藿等.对于血热妄行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气不摄血型,治宜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以归脾汤、茜根散化裁治疗;气不摄血型,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以六味地黄丸、茜根散加减治疗.

也有用祛风凉血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处方:苍耳子、牡丹皮、蝉蜕、仙鹤草、侧柏叶、荆芥、茜草、水牛角、地黄、丹参、赤芍、防风、三七末、甘草、每天1剂;有获疗效满意的报道.临床又常将中医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疗效显着.基本上应遵循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同治的原则.

病人在不变期时,时有紫癜,但紫癜不多不重,拖延不日久未愈(常常两年以上),除紫癜频频暴发外,尚有乏力、腰酸、心烦、齿龈流血.此时可标本兼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急性出血期事后,进入慢性期,此期除需针对性治本外,更首要的是治其本,对因医治,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慢性型,以气虚、脾虚、肾虚、血瘀为主,要区别不同情况,有所偏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急性暴发期,出血严峻,大块的紫癜彼此融会成片,除能看到的大面积、多部位的紫癜外,尚伴有其余部位的出血,最常见的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更为严重者,常伴有内脏的出血,如肾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肺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等.病情凶恶,此时,宜急则治其标,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其要务.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