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秀文阴吹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阴吹方可滋阴生精,以柔肝木,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百合30g,白芍18g,生地黄24g,黄精12g,

甘草10g

【作用与功效】滋阴生精,以柔肝木.

【适应证】阴吹,头晕,耳鸣,阴吹簌簌有声,夜难入

寐,舌尖暗红,阴津不足,肝气有余.

【班氏临证心得】曾治刘某,女,30岁,桂林市某厂工人,已婚,1973年8月31日初诊.时感头晕,耳鸣,阴吹簌簌有声,以每天下午2~4时多发,夜难入寐,大便干结.

脉弦而略数,苔少,舌尖暗红.诊断:阴吹.辨证:阴津不足,肝气有余.治则:滋阴生精以柔肝木.

药用:百合30g,白芍18g,生地黄24g,黄精12g,甘

草10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二诊(9月4日):药已,阴吹减少.脉舌如上.仍守上

方加鸡血藤24g,北沙参9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5剂.

三诊(10月31日):阴吹发作次数极少,但左少腹时痛,能寐血多梦,溺黄,大便正常.脉弦数,苔白黄.仍守上方加金铃子12g,首乌藤15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5剂.

四诊(11月14日):10天来阴吹不发,能寐而梦少,但

左少腹仍时痛,阴道似有热辣之感,溺黄,脉眩,苔薄白,舌尖红.仍守上方加延胡索9g,金银花9g,连翘9g,以导滞清解.

【解读赏析】大凡引起阴吹的病机主要是脾胃功能失常,造成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胃气下泄,不循常道,逼走前阴而致阴吹.倘是产后体虚阴吹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妇女,特别是多产妇、体质虚弱者,气血大虚,中气下陷.

究其发生机制,分娩过程中产道,虽然形为内宽外狭的喇叭状,但在正常情况下,阴道外面的盆底肌肉与筋膜保持一定张力,阴道前后壁贴合,外阴的两侧大小阴唇闭合,阻止空气进入阴道内.

大凡妇女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阴道明显扩张而变得松弛;盆底提托阴道壁的肌肉组织和筋膜断裂,或过度伸张而失去弹性,这样,阴道前后壁不能密贴而形成空腔.

这样,会阴裂伤使阴道外口开张,不能遮盖阴道,使空气能进入阴道内.这种情况一般在产褥期能够恢复,但有部分产妇不能完全复原,特别是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过长,胎儿较大或骨盆偏窄使胎儿娩出困难,阴道手术产如钳产或吸引产,都会使盆底组织损伤严重而难以恢复.

倘若妇女的产道反复损伤,阴道自然较松弛.尤其是多产妇或体质虚弱的产妇,虽然损伤不严重,其恢复也较慢.

在上述情况下,当阴道形成了一定的负压环境(如仰卧、吸气等)时,每当外界的空气即进入阴道最深处(穹窿部),当起身或增加腹压时,空气即从阴道排出,并常有响声.

肝为风木之脏,前阴为肝脉之所络,阴津不足,则肝木不荣,风火煽动于内,故前阴不时簌簌有声如矢气状.

治妇科杂病不可不疏肝.班氏深谙于此,还曾治秦某,女,29岁,亦患本证.1975年底分娩第2胎之后,小腹胀坠下迫,前阴时放矢气,簌簌有声,随即上、下肢阳明所属之肘、膝关节有胀感,头额及巅顶胀迫如裂,以睡床初起或行走之时,或每年夏秋之交多发,曾长期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满意.现头晕胀,前阴时放矢气,簌簌有声,四肢关节胀感,小腹胀坠,心烦意躁,能寐而多梦,其余胃纳、二便正常.脉沉细,苔薄白,舌尖红.证为阴吹.肝气逆乱,相火不潜.治宜养血柔肝,健脾和胃.

处方: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身9g,白芍15g,枸

杞子9g,首乌藤15g,怀山药15g,大枣15g,甘草9g.每

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二诊(8月31日):药已,阴吹发作较少,但口苦,有

热感,小便淡黄,脉舌如上.拟加重清热养阴之品,药用:

百合15g,生地黄15g,知母10g,浮小麦20g,夏枯草15g,麦冬10g,甘草10g,大枣10g.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三诊(9月3日):除少腹、小腹有胀感之外,余症消失,守上方去知母,加金铃子5g,延胡索9g,防其壅滞,再服3剂.盖肝脉络阴器,主筋,"诸筋者皆属于节".肝气怫逆,相火内煽,波及前阴,则前阴簌簌有声如矢气状,横逆乘止,肝气逆乱,方取或柔养为主,或柔清并用,或养中有疏,药因证而用,灵活加减.

班氏认为,治阴吹必须注意肝的特性,肝以柔和疏泄为贵,故治肝之法,当以甘润柔养为佳,即使肝气郁结不畅,非疏不解,阴吹一症,多是阴血津液不足,以致相火不潜,风木内动而干扰前阴,临证宜疏中有养,或养中有疏当矣.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