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慢性疲劳综合征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适应症

养生之家导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可升发肝阳,充养气精,配方组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淫羊藿20g,仙鹤草20g,仙茅10g,威灵仙15g,太子参20g,麻黄5g,熟地黄15g

【作用与功效】升发肝阳,充养气精.

【适应证】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阳不升,全身疲乏,四肢软弱无力.

【郭氏临证心得】曾治毛某,女,36岁,经商,福建省安南县人.1995年6月14日初诊.病史:自诉全身疲乏,四肢软弱无力,神倦思睡,时轻时重,已4年余.曾做过包括CT在内的有关心、肝、肾、肺、脑及血液等各种检测,未发现异常.曾用过复方阿胶浆、康得宁、维生素B12以及补钾等治疗无效,当做"风湿病"治疗亦无效.出示中医处方一叠,不外补中益气、十全大补等,均无明显效果.

辨治:为肝阳不升,筋失温养之劳发证.以升发肝阳,充养气精治疗,用自拟四仙解乏方.

处方:淫羊藿20g,仙鹤草20g,仙茅10g,威灵仙15g,

太子参20g,麻黄5g,熟地黄15g.嘱服6剂,静心将息.1995年6月21日再诊:服上方后病情好转,一身有轻松之感,上二楼不觉困乏,约服20余剂,一切正常.

【解读赏析】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持续性或反复性极易疲劳,休息睡眠后并不解乏,日活动减少≥50%,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而存在为特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有时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

在身体其他方面,患者体形常呈现为瘦、胖两类.应该说多数为身体消瘦,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可能显示出体态肥半.后一类患者在现代社会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并非少见.

面容则多数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运动系统方面,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肌痛、关节痛等,如果时间较长,累积数月或数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可有一种重病缠身之感.消化系统方面,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各种食品均缺乏食欲,尤以油腻为着.无饥饿感,有时可能出现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形状多有改变便秘、干燥或大便次数增多等.

神经系统方面,表现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初期常有头晕、失眠、心慌、易怒等;后期则表现为睡眠不足、多梦、夜惊、中间早醒、失眠等,甚至嗜睡、委靡、懒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另外在泌尿生殖系统方面,伴随精神异常,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此外,疲劳过甚的人,在容器中排尿最容易起泡沫,且泡沫停留时间长久.生殖系统症状,在男子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长此下去,可能发生不孕不育症.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等;在听觉系统则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郭先生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多见于30—50岁,以文化程度高、上进心强的人多见,这些人事业上要拼搏,生活上有负荷,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常有一种说不出理由的不安感觉,于是就常常感到疲劳.女性多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6个月以上持续性或间断发作性疲劳和衰弱,卧床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的.症状可见: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无力、睡眠不佳、疲劳,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咽喉痛、月经不调、性欲下降等症状.

任何一种疲劳都需要恢复,尤其是过度的疲劳更是如此.

有资料表明,人过30岁以后,体力处于下降趋势,由于身体对疲劳的调节作用差,不能及时消除疲劳,天长日久,就会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使某些潜伏在重要器官里的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从而损害健康.

临床上,有研究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色氨酸是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目前尚无特别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笔者认为本病与中医的虚劳症有类似之处,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

与肝脾肾功能的异常关系密切,因为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肝又主筋,如劳逸失调,肝的精气衰则易倦怠乏力,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条达情绪的作用,如精神紧张过度则肝失调达易引起注意力不易集中、睡眠不佳.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用脑过度易产生脾失健运,可见肌肉酸痛、头晕头痛.肾主骨藏精,为生命之本,长期熬夜和房劳则易伤肾耗精,产生记忆力、性欲等下降.因此肝脾肾功能的异常,均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治疗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但首先是劳逸适度、饮食与营养结构合理,精神舒畅,加强体育锻炼.该病是慢性病,治疗尚需一个过程.可辨证选用六君益脾汤:党参24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5g,陈皮10g,半夏12g,炒二芽各30g,佛手10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鸡内金24g脱力补肾汤:仙鹤草30g,大枣10枚,黄芪30g,菟丝子24g,淫羊藿15g,仙茅15g,杜仲15g,熟地黄24g,肉苁蓉15g.归脾汤加减:白术12g,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2g,甘草6g,茯苓12g,酸枣仁15g,大枣7枚,远志6g,升麻6g临床上可归纳三种不同证候肝阳不升.《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罢,罴也,谓肝为将军之官,有如熊罴之任劳.如劳倦太过,气精暗耗,肝阳亏损,阳刚之气升发不足,不能充筋以任劳,则怠惰乏力矣.其临床表现,除全身疲乏嗜睡、懒言外,突出特点是:四肢特别软弱无力,甚至软得近乎痛,不想动作,血压偏低,伴以畏寒、神怯,面色苍暗,爪甲无华,舌质淡,脉弱.治当振奋肝阳,补益气精,用自拟四仙解乏方(仙茅、淫羊藿、仙鹤草、威灵仙、人参、熟地黄、麻黄)多能取效.

方中仙茅、淫羊藿温命门之火以壮肝阳;威灵仙、麻黄宣通经络,升发阳气;人参、熟地黄益气补精.据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有兴奋横纹肌的作用,为神疲乏力之要药.本方升阳力强,如肝阳亢旺,血压高者则不宜使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脾主运化,又主肌肉、四肢.

若脾阳不运,不能纳化水谷以生气血,肌肉失于充荣,则软疲乏力矣.其临床表现,除全身疲乏、神倦懒言外,特点是长期食欲缺乏,消化不良,饮食量少,或有轻度贫血,或伴有畏寒、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脉濡弱.治当温运脾阳,鼓动运化.一般以香砂六君子汤加桂枝、当归、谷芽等即可取效.

曾治高女,60岁,全身疲乏无力,双下肢软得发痛,左足尤甚.

一直口淡乏味,食欲缺乏,消化不良,感到一日三餐是负担,而稍稍多食则胀满不舒,以致主动减少食量.自觉精力甚差,站则思坐,坐则思睡,二便正常.曾经各种检查,有轻度贫血,胃电活动记录胃排空延缓,排除肝、肺、心、脑和肠寄生虫病.

肝阳不升之证,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仙解乏方化裁与服.处方:

党参20g,淫羊藿20g,仙鹤草20g,谷芽20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5g,法半夏15g,砂仁12g,威灵仙12g,木香10g,仙茅10g,桂枝10g,甘草4g.嘱其日服1剂,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患者携方回原籍连服20余剂,食欲大增,双足有力,疲乏消除.

又,《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也,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若心阳不振,则血脉运行不利,致使血脉失充,引起肌肉、筋脉失荣而疲乏无力矣.其临床表现,除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外,特点是神倦懒言、心慌心悸、少气异常突出,血压偏低,有的白细胞轻度减少,或自汗、易汗,头眩晕,舌质淡瘦.苔白润,脉细弱.治当温动心阳,益气生精,方用生脉散加肉桂合四仙解乏方化裁治疗,效果较好.

郭先生在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时指出需注意两点:①以肝阳不升为普遍,其他证型也往往兼夹肝阳不升的病机,故在治疗中始终应注意升发肝阳,才能取得较好疗效.②若误作外感治,往往使疲劳更甚,病程延长.但劳发证又常兼有外感,可在治劳发方中辨证加入宣解外感邪气之药即可.

外感邪气所致疲劳的特点,多是新感发病,病程短,程度轻,必伴其他外感症状.其最常见者约有三类:一是风寒外感,表邪未解或未尽解所致疲劳,特点是一身肌肉酸软乏力,困倦思睡,或兼鼻塞、流涕,有汗或无汗,苔白润,脉浮紧.此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为多.常用柴胡、葛根、羌活、防风之类,取微汗而解.二是湿热遏郁,脾气不展所致疲倦,特点是一身肌肉沉重倦怠,神疲懒言,或低热不扬,口苦,心烦,或胸脘痞闷,食欲缺乏,恶油腻,溲黄,大便不爽,苔白黄滑,脉濡缓.此证多见于长夏之交.常用藿香、厚朴、半夏、茯苓、茵陈、黄芩之类,芳化分消而解.三是暑湿伤气,气阴亏耗所致疲乏,多见于夏日炎天,汗出过多,气随液耗而引起,特点是一身软弱乏力,汗自出,口渴,心慌心烦,苔薄黄而干,脉细数弱.常用黄芪六一散或生脉散加佩兰、茵陈之类,大力益气清暑而解.此外,还有"春困"一况,见于春暖时节,天时之阳气焕发,人体阳气理应随之升发以顺应之,有的人因自身调节功能延迟,形成一时性不相适应,而感到困倦思睡.这只需稍待时日,自我调节平衡,即可不药而解.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