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痹病解痛布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适应症

养生之家导读:顽痹形成与正气不足、禀赋体质、脏腑气血之分布亦关系密切,痹病解痛布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配方组成】肉桂、附子、川乌、大黄、当归各12g,半夏、白芷各9g,地龙、僵蚕、白芍、乳香、没药、木香、川芎、独活、秦艽各6g,细辛3g.共研细末,用高粱酒调如薄糊状,加生姜汁,用脱脂棉浸透,晒干或烘干.

【作用与功效】辛温通络.

【适应证】四肢关节痹痛.

【李氏临证心得】将浸透晒干的解痛布外包纱布一层,左右两边用松紧带套在关节上或其他痛处.此法对四肢关节疼痛效果最佳.

李先生还用外用通药:当归、穿山甲(代)、皂角刺各15g,透骨草30g,桂枝、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20g,川乌、草乌各10g,共研粗末,装入纱布口袋,加水蒸1小时,取出后稍放片刻.用干毛巾垫于痛处,将蒸药布包放于毛巾上,置30分钟左右.每晚1次,每剂药可用4~6次.

还有外灸、发泡等方法,临床可选择使用.另外,加强体质锻炼,注意环境冷暖,防止外邪侵袭,对预防痹病的发生亦有一定作用.

【解读赏析】李先生辨治顽痹,对痹病屡发不愈,造成肢体关节变形,难以屈伸,步履艰难,甚则卧床不起,骨肉瘦削,身体弱羸者,用以下四法辨治取效颇佳.认为顽痹从虚,久痹邪深,则相应脏腑受累.顽痹病程演变复杂,其外因有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内因则责之于与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

顽痹形成与正气不足、禀赋体质、脏腑气血之分布亦关系密切.气血虚弱,阴阳失调,这是顽痹发生的先决条件.

凡阳虚体质患者应从脾肾论治;素体阴虚则需肝肾同治;气血虚弱,宜气血双补.辨阴阳、气血、禀赋体质的偏颇是从虚辨治的关键.

其次,认为顽痹从瘀.顽痹发病,始因外邪侵袭,邪阻

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终致经络久痹,气血不达,不能营养肢体而诸症蜂起.正如王清任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然顽痹之瘀,乃多虚瘀,法当从补气活血着手.再次,认为顽痹从痰.顽痹亦多有痰浊内蕴而发者.此痰一是因气血瘀阻日久,生理津液转化成病理之痰浊;二为久痹,脏腑受累,功能失调,痰从内生.治痰应着重于治生痰之源,当健脾化痰通络.脾为生痰之脏,脾健则湿去痰化、瘀通痹消.

另外,认为是痹痿同病从肝肾.凡痹痿同病,多有阴虚体质的内在倾向.顽痹转痿当有肌肉瘦削、痿弱不用的临床表现.无论是痹痿同病或由痹转痿者,素体阴虚乃为其潜在的发病因素.

其治法又当以培补肝肾为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都是指肝、肾二脏相互滋生、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

故顽痹与痿病同时存在的阶段,重点调治肝肾.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