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锜四逆散加槟榔、使君子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欧阳锜四逆散加槟榔、使君子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四逆散加槟榔、使君子汤

【配方组成】柴胡6g,枳实6g,芍药6g,炙甘草6g,槟榔

18g,使君子12g

【作用与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适应证】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者。

【欧阳氏临证心得】用来主治蛔厥证。蛔虫病,又名长虫病,因饮食不洁,蛔虫寄生肠道所致。临床有脐周痛,时作时止,嘈杂或厌食,嗜食异物,甚至吐蛔便蛔等,久积成痈而腹大消瘦;毛发稀疏,小儿智力低下等表现。蛔虫有时也进入胆管,引起胆道蛔虫病,突发上腹剑突下上顶钻痛而不可忍,肢冷吐蛔,中医谓之“蛔厥”。急当驱蛔利胆止痛。

例如:柯某,男,39岁,农民。自诉起病时上腹剧痛,自觉气上冲胸,呕恶不已,口苦,苔黄厚,剧痛时手足厥冷,饮食不下。但其痛乍有轻时,连续3天,脉见沉细。某医院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因其病而致厥辨为蛔厥,某医予乌梅丸,初服病缓,继而痛更剧,厥更深,反复更频繁,并见目黄,小便短黄,腹胀便秘。治当驱蛔理气,清热通便,余改予四逆散加槟榔、使君子、川楝子、郁金、茵陈、厚朴、大黄,2剂后,大便得通,痛止厥回,渐能进食。再予原方去大黄,5剂而愈。

蛔厥证,有因脏寒致厥,有因痛而致厥,前者宜乌梅丸温中安蛔,后者宜驱蛔定痛。本例属于后者,况兼有苔黄、尿黄、口苦等内热证,故非乌梅丸所宜,用四逆散配以清热通便理气立见成效。

【解读赏析】景岳曰:“虫之为病,人多有之,由于化生,诚为莫测。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由口腹不节、由食饮停积而生,是固皆有之矣。然以常见验之,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正以随食随化,虫自难存;而虫能为患者,终是脏气之弱,行化之迟,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然则或由湿热,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滞腻,皆可生虫,非独湿热已也。然以上数者之中,又惟生冷生虫为最。即如收藏诸,,,物,但着生水,或近阴湿,则最易蛀腐,非其义乎?故凡欲爱养小儿,即当节其水果,以防败脾,此实紧要之一端也。

至若治虫之法,虽当去虫,而欲治生虫之本以杜其源,犹当以温养脾肾元气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余制有温脏丸方,最所宜也。”

虫之为病,其类不一,或由渐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

久而为害,则为腹痛食减,渐至羸瘠而危者有之。凡虫痛证,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积之证,速宜逐之。

凡诸虫之中,惟蛔虫最多,欲杜其源,必须温养脾胃,

脾胃气强,虫自不生矣。故凡逐虫之后,或于未逐之先。则先宜调补脾肾,治虫之法,或攻或补,自有缓急先后之宜,所当详辨。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