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的标准配方与用量-作用与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健脾丸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轻瘫,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剂出处】明·《证治准绳》

【标准配方】白术白者,炒,二两半(75g)木香另研黄连炒甘草各七钱半(各22.5g)白茯苓去皮,二两(60g)人参一两五钱(45g)神曲炒陈皮砂仁麦芽炒取面山药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以上各一两(各30g)

上为细木,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下午各一次,陈米汤下.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人参改以党参代之,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作用与功效】功效健脾消食,泻热导滞.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轻瘫、消化性溃疡、小儿伏食症等病症.

1.胃轻瘫采用健脾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5例,与多潘立酮片治疗44例作对照.

疗程4周.两组治疗期间仍根据病情使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并停服其他可能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以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小于4小时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对照组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2.消化性溃疡采用健脾丸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与口服盐酸西咪替丁80例作对照.

4周为1个疗程.以胃镜下溃疡消失,幽门螺旋杆菌阴性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江西中医药》2003年第8期)3.小儿厌食症采用小儿健脾丸治疗小几厌食症53例,药用市售小儿健脾丸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2丸(3~6g).对照组53例予服用乳酸菌素胶囊及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乳酸菌素胶囊:每日2次,每次0.33g;多潘立酮:每日2次,0.3mg/(kg·日)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停休约4日,再继续服药.在药物治疗过程当中,餐前避免摄入甜食,合理搭配食物,养成一日三餐按时、定量用餐习惯.3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食欲良好、体质量增加至少250g、无厌食症相关表现为显效饮食有所改善、体质量增加不足250g、相关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厌食症相关症状无缓解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8例,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7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吉林医学》2011年第33期)

【按语】本方为常用消食导滞药,主治脾虚食停,兼有湿热之证.方中重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积人参、山药益气补脾;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肉豆蔻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补中和胃.全方消补兼施,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脾健食消,湿祛热清,则诸证自除.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盗汗、胃黏膜脱垂、化疗患者食欲不振等证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的病症.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