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作用与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茵陈蒿汤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等病症,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剂出处】汉·《伤寒论》

本方又名"茵陈汤""涤热汤""大茵陈汤""茵陈栀子大黄汤"茵陈大黄汤".

【标准配方】茵陈六两(18g)栀子+四枚(12g)大黄二两(6g)水煎服,先煮茵陈,后纳诸药.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尽黄,色鲜明,腹微满,小便短赤不利,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等病症.

病毒性肝炎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150例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后,患者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优对照纽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陕西中医》2014年第7期)

【按语】本方用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以退黄;大黄清化湿热,泻热逐瘀;栀子清肝胆之火,令湿热从大小二便泻出.临床应用以周身面俱黄色鲜如橘色、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基础研究表明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包括乙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二炔酮、茵陈炔等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因则具有较显著的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2期)

附方

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本方去栀子、黄,加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功效温阳退黄.主治阴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上自汗出;或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茵陈四苓汤(《济生方》)本方去栀子、大黄加白术、猪苓、赤茯苓、泽泻组成.功效清热利水.主治黄疸,小便深黄,大便溏薄.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本方去栀子、大黄,炙甘草、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组成.功效温阳化湿.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小便自利.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