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枇杷核、桃仁)有毒吗?有哪些毒副作用与不良表现

养生之家导读:苦杏仁(枇杷核、桃仁)有毒吗?有哪些毒副作用与不良表现?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中毒表现实例】1.呼吸衰竭、休克:20例男女老幼,各服食苦杏仁10~40余粒食后2~3小时,出现头痛眩晕,倦息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不清,突然昏倒。或呼吸困难,气喘,惊,口唇指甲发绀,牙关紧闭,因呼吸衰竭而呈休克状态。经用杏树皮约60克(1人用量)削去表层,用中间纤维部分加水200毫升,煎20分钟,取汁温服,多在服后2小时好转,4小时后恢复正常、

2.多发性神经炎:男,29岁。食苦杏仁约500粒,并饮较多凉水。

1小时后呕吐4~5次;半日后水泻无度伴剧烈腹痛头昏眼花,全身无力,口褐,嗜睡,肢端麻木,下肢无力。查体体温35.3℃脉搏52次/分,呼吸15次/分,有浓烈苦杏仁味。神志淡漠,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为7毫米,对光反应迟钝。腹部不定位压痛。两下肢肌肉弛缓,小腿1/3以下触觉迟钝,痛觉过敏,膝反射减弱血、尿、粪常规检查正常。给予洗胃;口服硫代硫酸钠、氯化钾静注3%美蓝20毫升及维生素C;静滴5%葡萄糖液及林格氏液;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配合针灸及推拿治疗。病情迅速好转,但四肢无力麻木、活动困难,握力减弱,手、足远端痛、触觉迟钝,腱反射减弱,髋关节以下肌肉开始轻度萎缩。视物模糊。为求根治多发性神经炎经矿泉理疗半年,下肢肌肉萎缩未复正常

3.毒性反应;男,9岁。吃枇杷核一握后头晕嗜睡,面色绯红呈半昏迷状,体温37.8℃,脉搏136次/分,呼吸24次/分,两眼结膜理盐水4小时后症状改善,次日痊愈

充血,瞳孔缩小(中毒严重时散大)。予洗胃、灌肠静滴5%葡萄糖生4.毒性反应:女,9岁。吃炒熟枇杷仁约300克后,吐泻甚剧,神志昏迷,口吐白沫,呼吸极度困难,几乎停顿。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口唇及指(趾)甲发绀。心搏微弱脉搏不能触及,血压测不出,四肢发凉。化验:血红细胞2.92×102/升血红蛋白55克/升,白细胞34×10/升,中性0.81。即予吸氧;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去甲肾上腺素1毫克、维生素C2克1%美蓝1毫升,皮下注人五甲烯四氮唑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15分钟后患儿开始活动,瞳孔复常,四肢转温。半小时后神志清醒,治愈。

据化验:1克生枇杷仁含氢氰酸0.23毫克,1克熟枇杷仁含氢氰酸0.098毫克

5.毒性反应:女,2岁。约吃桃仁5粒,3小时后,出现抽风。再3小时,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抽搐,肤色鲜红,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两下肢肌肉无力。予1:1000高锰酸钾液洗胃亚硝酸异戊酯吸入;静注1%美蓝20毫升。不久清醒,2天后痊愈出院。

6.中毒死亡:男,28岁。素体健壮,值元宵节晚食熟桃仁数十粒(当地认为元宵吃炒桃仁可以终年不生病)后又在邻居家再吃数十粒。回家后感头晕头痛,不能支持。继而两眼上翻,牙关紧闭,不省人,,、

事,双手握拳,四肢强直,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查体体温不升,脉搏细弱,呼吸急促,神志昏迷,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膝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征、克匿格氏征均阴性。立即注射鲁米那0.1克樟脑磺酸钠2毫升,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并用中药催吐剂,抢救无效次日凌展死亡。

【苦杏仁中毒的临床表现】头晕,心悸,痛,呕吐,惊紫绀,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可迅速昏迷。呼吸急促或慢而不规则。可嗅到苦杏仁气味。中毒后发作甚快,严重时可突然死亡。

【苦杏仁类中毒的治疗】应先洗胃,导泻吸氧输液;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每次10~30秒钟,间歇2分钟1次;3%亚硝酸钠10~15毫升静注,每分钟2.5~5毫升,再静注50%硫代硫酸钠50毫升。如病情好转,30分钟后可用半量重复治疗亦可应用地塞米松合并治疗。

服食过量中毒者,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洗胃,使氰化物在胃内变为不活动的氢酸盐,而后给予硫酸亚铁溶液每15~20分钟约10毫升。

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严重病例,应立即静脉注人去甲肾上腺素、山梗菜碱或尼可刹米等。

《验方新编》云:杏仁中毒“用杏树皮煎汤饮之,虽迷乱将死,皆可救”。近代临床验证,亦颇见效。如田氏等198治疗1例食杏仁约250克,深度昏迷,呼吸困难,唇指发绀伴抽搐的5岁患儿用杏树皮约60克煎水灌服(另注麻黄素0.5毫升,作人工呼吸)1小时后病情明显好转,继之清醒复常。

【讨论】1.杏仁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杏的种仁,枇杷核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的种子,同科不同属。另有蔷薇科桃属植物桃、李、樱桃等的核仁,均含有苦杏仁甙,水解后可生成氢氰酸大量氢氰酸对延髓各生命中枢先刺激,后麻痹,并抑制酶的活力,阻碍新陈代谢,引起组织窒息,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治疗氢氰酸类中毒,必须迅速投药处理,可疑病例亦应速予解毒治疗。

3.《本草纲目》云:“桃仁有毒,不可食。双仁者杀人。”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