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治口咸案
刘某,女,68岁,河间市瀛秀园居住。2012年12月17
日初诊。
近五六年来自觉口咸。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十余年。患者每日口咸异常,以致不敢食菜,胃脘烧灼,牵及腰部,畏冷喜暖,舌质淡、苔微黄。余辨为胆热脾寒。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5g,桂枝10g,牡蛎20g,
干姜10g,附子10g,甘草6g5剂,水煎服。
二诊:未见丝毫效果。根据传统中医口咸肾虚之说,辨此病为金匮肾气丸证。
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12g,
丹皮10g,肉桂10g。5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仍旧愁容不展,诉口咸依旧,腹部烧灼难受。
再观患者体质瘦弱,面色萎黄,心下烦热,腹部扁平,认为此乃小建中汤证。处方:
肉桂10g,白芍20g,饴糖30g,生姜3片,大枣5个,
甘草6g5剂,水煎服。
四诊:前证依旧。余此时颇感羞愧,为何久治无效呢?
辨证有误?守方不够?踌躇之余,遂转问病史。患者说得病之初,与人曾生一场大气,后便有此证。问此证有何规律?答曰:白天忙碌不显,夜间失眠时加重。余思虑再三,处以下方: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20g,党参20g,桂枝10g,茯
苓20g,大黄3g,龙骨30g,牡蛎30g,栀子10g,枳壳10g,厚朴10g。5剂,水煎服。
药后口咸大轻,余症亦减。再服5剂,诸症若失。
临证心得:此案本非大病,但笔者却三诊无效。初辨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而局限于胃脘烧灼,喜暖畏寒;又据传统理论辨为肾虚证,无的放矢;三辨体质,用小建汤中后仍旧让患者失望。当此时,于病家有愧,而自己也失去自信。茫然之际,细问病史,从病因处着手,方发现此病证乃郁火所致。处以黄师常用方—柴胡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终收佳效。由此可见,病证之由岂容忽视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