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癫与狂,都是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多由情志所伤、痰气郁结、痰郁化火所致。那么癫狂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癫与狂,都是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多由情志所伤、痰气郁结、痰郁化火所致。癫证.多属痰气郁结,临床上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言为特征,其证属阴;狂证多属痰火为患,临床上以喧扰不宁、躁乱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其证属阳.癫狂二者之症状常常互见,且又能相互转化,故在临床上应灵活辨证施治。癫狂多见于青壮年。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等,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辨证治疗】

癫证:

1.痰气郁结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菩腻+脉弦滑。

立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主方:顺气导痰汤(验方),加柴胡、郁金、远志,石菖蒲。

加减:若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诞,加用控诞丹;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者,加服苏合香丸;若痰气郁而化热,心神被扰,加川黄连、天竺黄、竹茹:神志昏乱者,加用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2.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神思恍惚,善悲欲哭,倦息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

立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主方:养心汤(《证治准绳》)合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加减:年迈久病体衰者,加服济生肾气丸,

狂证:

1.痰火上扰

临床表现:性情急躁,骂酱不避亲疏:毁物伤人,舌绛苔黄,脉弦太滑数。

立法:镇心涤痰,清肝泻火。

主方: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加减:阳明热甚、大便秘结者,加服新清宁片;口干口苦,两胁胀痛不适,加龙胆草,栀子、芦荟;神志不清,痰火壅盛,加服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2.火盛伤阴

临床表现:狂病日气,精神疲惫,形瘦烦躁,面红,脉细数,立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主方:二阴煎(《景岳全书》)合定志丸(《千金方》)。

加减:颂踝甚者,加栀子、天冬。

3.瘀血内阻

临床表现:情志暴躁,喜怒无常,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阻.脉沉涩。

立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藏狂梦醒汤(《医林政错》)加减。加减:狂躁频作者,加琥珀粉。

【其它疗法】

1.体针

颜证:取穴肝俞、脾俞、丰隆、神门、心俞、通里。针用平补平泻。狂证:取穴期门、心俞、膈脾、太冲,三阴交。针用泻法。

2.耳针

取穴:皮质下、心、肾、枕、额。

刺法:每次选用3~4穴·留针30分钟。亦可与毫针刺法同时进行。3.电针取穴:(水沟、百会;②大椎、风府透哑门。

刺法:每次选用一组,针后通过脉冲电流15~20分钟。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波型:狂躁型需要持续时间较长的强刺激:抑郁型需要间断、时间较短的强刺激。

4.穴位注射

取穴;心前、膈俞、间使、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采用25~50毫克氯丙嗪注射液,每天取用1~2穴注射各穴交替使用。本法适用于狂证。

【文献参考】

癞狂疣火闭心堂,都缘喜怒太无常。《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余之地,但喜则气散,毕竟谋为不遂,郁结不得志者多有之。大概聚迷心窍者,叶氏清心丸、金箔镇心丸、朱砂安神丸。心风癞者,牛黄清心丸、追风祛痰丸;虚者加紫河车一具为糊。怒伤肝者,宁神导痰汤、泻清丸、当归龙荟丸。因惊者,抱胆以怒解之,以悉胜之,忧伤肺者,以喜胜之,以怒解之,(医学入门·癫狂》)。

【调护、禁忌】

1+保持环境安静,居室内要安全,癫者防其自杀,狂者防其伤人。2.以清淡易消化可口之食物为宜,禁辛辣酒热之品。

3.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神志变化,饮食、二便情况。保持大便通畅。4.病情轻者,应鼓励其叄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