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法和注意事项(2)

养生之家导读:针刺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精粹之一,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手段,它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

④针刺补泻方法

●提插补泻。针刺得气后,在穴位上将针上下提插,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者为补法;反之,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者为泻法。

●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者为补法;反之,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较重者为泻法。

●徐疾补泻。进针慢、少捻转、出针快者为补法;反之,进针快、多捻转、出针慢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针刺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为泻。

●开阖补泻。出针后揉按针眼为补法;反之,出针时大摇针眼,不加按压为泻法。

●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再均匀地提插捻转,而后出针为平补平泻。

⑤留针与拔针

●留针。留针是指进针得气后,施以补泻手法,将针留在穴位内,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留针的时间长短,主要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留针10~20分钟。治疗一些慢性病、痹证及顽固性疾病,疼痛性、痉挛性疾病者,可以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拔针。针刺手法操作完毕,并达到留针目的后,即可拔针。出针后,先以左手拇、食指用棉球按压在穴位针眼的皮肤上,以防出血,认真核对针数,以防遗留在患者身上。

(3)注意事项

①当患者空腹、饥饿、过饱、大汗淋漓时,不可进行针刺治疗。

②对首次针灸、体质虚弱者及针刺敏感穴位时,要慢速进针,缓慢轻柔捻针,禁用强刺激,防止发生意外。

③针刺时应避开胸、颈、血管、神经等处。如发生意外,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