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项某,女,54岁,工人,1985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左肩臂痛6月余,患者于1985年1月1日白天织毛衣时间较长,晚上睡觉时左肩臂疼痛剧烈,如针刺样,在单位保健站治疗,口服泼尼松、索米痛片(去痛片),疼痛有所缓解,但之后每于过度用力劳累则诱发疼痛,渐至活动受限,今来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疲乏力,左肩臂疼痛如刺,屈伸不利,后伸30°、外展45°活动受限,疼痛得热则舒,与气候变化无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脾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断为痹证。患者年过五十,气血不足,经脉空虚加之过度劳累,耗伤气血,筋脉失养,又复令肩臂持续劳累,致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血瘀致痛,故其痛如刺。治宜益气活血,疏通经络。针刺选肩髃、臑俞、肩内陵、肩外陵、条口,最痛点刺络拔罐。操作时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针刺后令患者运动,在肩臂运动中取最痛点,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3~5点,用大号玻璃罐拔之,出血量以5~10毫升为度。采用本法治疗,即刻疼痛缓解,经1周治疗,左上肢可后伸45°,上举90°。又复巩固治疗1周,临床治愈出院。[石学敏针灸全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分析点评】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好发于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肩凝”。此病内因多为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以致营卫气虚,外因为外感风寒湿邪,客于肩部血脉筋肉,脉络拘急而疼痛。日久则气血瘀滞于局部,患处肿胀粘连,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本例患者针刺治疗所选前4个穴位为局部治疗,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之用;刺络放血拔罐以去菀陈莝,缓急止痛条口穴是治疗肩凝症的经验效穴,能通阳明经气以祛散邪气,活血通络而止痛。上述穴位配合,针刺与刺络拔罐并用,可达益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切中其发病机制,故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