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给予常规治疗:吸氧、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口服阿司匹林,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降脂药物等。(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ⅢA磺酸钠注射液60m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天。
临床疗效
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38例,显效14例(36.84%),有
效20例(52.63%),无效4例(10.53%),总有效率为
89.47%;心电图疗效:治疗38例中,显效10例(26.32%),有效13例(34.21%),无效15例(39.47%),总有效率
为60.53%。
治验点评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造成冠状动脉的不完全堵塞甚至完全堵塞导致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因此抗血小板板聚集、抗凝降纤及扩张冠状动脉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具有重要意义。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二萜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经磺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来保护缺血的心肌。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使破损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使小鼠和大鼠的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减轻,对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均有抑制作用。CD41和CD62P是介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重要物质,丹参酮ⅡA能减少大鼠CD41和CD62P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氧自由基增加。氧自由基能攻击生物膜,与细胞膜内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进一步激活生物脂质膜过氧化反应,从而使膜蛋白变性、交联、以致膜结构和功能破坏,导致细胞损伤。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侧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此外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应用自旋捕集方法和化学发光方法,通过对心肌肌质网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的消除作用。研究发现,它对DNA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合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通过以上临床研究可以看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