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在一定温度和空气条件下,人体的暴露部位及肢端受温度及空气湿度的刺激,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或紆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肿以及局部末梢微血管畸形,致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而发病.祖国医学认为冻疮系寒冷之气袭表,阳气不能布达,阴郁血凝,经脉不畅,肌肤失养而致.
【偏方一】桂防芷芎汤
【来源】《沐足验方》
【组成】桂枝20克,防风20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川椒15克,苍术15克,吴茱萸10克
【功用】温经散寒,消肿止瘸
【主治】适用于冻疮.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盆内待药温适宜时沐足并浸洗患处.每次约2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连用2天.
【偏方∴】复方中筠冻疮冼剂
【来源】刘景卫,程年生.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205,4(2):106.
【组成】辛夷20克,白芷30克,红花30克,甘松30克,山奈60克,附子15克,干姜30克
【功用】温经通阳,散寒化瘀,通脉消肿.
【主治】适用于冻疮,证见手足部暗红肿胀瘙痒疼痛者.
【方解】中药辛荑为辛温之品,有祛风散寒之功;白芷可祛风除湿、通窍消肿;甘松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干姜、山奈可发散诸经之寒气;附子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儿茶、乳香消肿收湿止痛;祛腐生肌敛疮.诸药合用对于各型冻疮均有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表明,以上诸药外用能够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抑制组织中的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且有明显抑制渗出、加速炎性物质吸收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用法】将以上诸药冷水浸泡1小时后,文火煮沸30分钟,趁热熏洗,待水温感觉冻疮处能忍受后,将患处放人药液搓洗30分钟.1付中药可连续洗4天,每日次
【偏方三】白及糊
【来源】郝淑文.中医外治杂志,2005,4(3):54.
【组成】白芨15克,樟脑0.3克,95%酒精3毫升,冰片0.1克.
【功用】逐瘀散结,消肿止痛,防腐止痒.
【主治】冻疮.
【方解】方中白及辛苦微寒而涩,可消肿止痒、收敛止血、还瘀散结、祛腐尘新.现代医学研究,白及含有挥发油和黏液质,有消散冻伤的肿块病灶组织,使疮面、溃疡面以及皮肤愈合的作用.樟脑辛热温散,可镇痛、防腐、止痒;冰片辛寒,可消肿止痛.
【用法】白及研细,樟脑用95%酒精溶化,冰片研细,上药混匀加温开水100毫升,搅拌成糊状即可.先用热水浸洗患部,擦干,再将上药涂于患部,然后在火炽旁充分烤干,按摩揉捏,如此反复3遍,每日1~2次.
【按】
【偏方四】丰夏散燙饱剂
【来源】雷云根,赵建平湖南中医杂志,2003,19(2):61.
【组成】制半夏、生大黄、虎杖各30克,米醋50克
【加减】有溃破者,浸泡毕施以虎杖、大黄粉,并用消毒纱布包扎.
【功用】温经散寒,疏风通络,消结化湿,止痒定痛,防腐生肌.
【主治】冻疮.
【方解】方中半夏性偏温,燥湿消痞散结、止痛止血,常用于痈肿及毒蛇咬伤和外伤出血等;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是急腹症、衄血、跌打损伤和烫伤常用药;虎杖活血通经,清热利湿,有较好的消炎生肌功能,常用于外伤及烧伤等治疗;米醋酸苦温,功能散瘀、消痛肿、散水气、杀邪毒,配合半夏、大黄、虎杖能加强利湿消肿和散瘀之功.
【用法】将生大黄、虎杖、半夏分别碾粉,过100目筛备用.取一小脸盆,将生大黄、虎杖粉倒入盆内,加温开水500~1000毫升(视肢体部位浸泡的情况而定),加入米醋搅拌均匀后,将患处每晚临睡前浸泡1次,每次30~40分钟.每剂可反复加温使用2~3次.一般以10天为1疗程.
【偏方五】桂附煎剂
【来源】郑晓玲.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21
【组成】桂枝50克,附子20克,红花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
【加减】寒证为主手足厥冷,不易复温,皮疹青紫者加细辛10克、川芎20克、炙甘草20克、川乌20克;血瘀证为主手足不温,皮疹紫红者加当归30克、桃仁20克、丹参20克、鸡血藤20克、洗后外涂冻疮软膏;伴面、耳部冻疮者给予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连服一月.
【功用】温经散寒,回阳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冻疮.
【方解】方中桂枝温通经脉;附子助阳祛寒止痛;红花活血化瘀消肿;荆芥、紫苏叶温经散寒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桂枝、荆芥、红花可解除小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从而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附子、紫苏叶不仅具有杀菌抗炎的作用,还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3000毫升,煮沸即可,待用药液温热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搓洗患部.平时注意防寒保暖,经常轻轻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按】临床观察表明,本法在使用时趁热浸泡,加用揉搓按摩,还可加速药物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病位,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偏方六】桂枝红花汤
【来源】扈晓成,李惠香.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2):107.
【组成】桂枝、红花、党参、干姜、丹参、陈皮、桃仁、当归各9克,黄芪15克.
【加减】寒重者加附子6克,炙廿草10克.
【功用】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主治】冻疮.
【方解】方中桂枝、干姜、附子散寒通脉,为君药;红花、桃仁、丹参活血通经瘀生新,为臣药;黄芪、党参益气和血助活血,药以通经,为佐药;陈皮行气导滞,为使药.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0剂为1个疗程.完成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桂枝所含挥发油中桂皮醇,能刺激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红花含有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红花油,能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党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低温和抗炎作用;黄芪是传统的补中益气、托疮生肌的扶正药,亦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NK细胞活性;黄芪、当归合用可进一步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附子可松弛平滑肌,解除微血管痉挛状态.本方诸药合用,既可调整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流通,消除微循环障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可促进冻疮恢复,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