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甲型流感除散发外,还可以暴发流行;乙型和丙型流感一般仅为散发或小流行.流感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发生在冬季,而南方主要在夏季和冬季.临床特征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病程短,通常为自限性.婴幼儿、老年及免疫力低下者则可并发肺炎等并发症,重症者可危及生命.该病潜伏期6小时至4日.因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所以应注意隔离并处理好病人的痰.在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合或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动,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鄙干痒疼痛、咳嗽等.
(二)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典型者突发高热,畏寒寒战,体温常高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发热多于1~2日达高峰,3~4日内消退,乏力可持续1-2周.
(三)肺部并发症:主要有三种类型:1.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临床上髙热持续不退,伴阵咳、气短、发绀、血痰等症状;从痰液中可分离到流感病毒.2.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杄菌等.临床特点与一般细菌肺炎同.可于起病2~4日后病情加重,髙热伴寒战,咳黄脓痰.从痰液中能检出致病菌.3.流感病毒及细菌性肺炎,病初表现为病毒肺炎,1~2口内岀现寒颤、高热、咯痰、胸痛及肺实变体征等细菌性肺炎症状.除流感抗体升髙外,也可以从痰液中找到致病菌.
(四)肺外并发症:主要包括1.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痛、肌无力.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Reye综合征,主要见于儿童,在流感发病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嗜睡、惊厥及至昏迷,同时有肝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般不增高,中性粒细胞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二)其它:根据细胞学、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确诊
下列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每首方剂功用中不再重复说明.
预防流感
【偏方一】贯众
【来源】民间.
【组成】贯众10~15克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现代研究证明贯众对流感病毒、乙脑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2~4次.也可用于预防感冒
【偏方二】贯众甘草汤
【来源】民间.
【组成】贯众9克,甘草3克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贯众、廾草清热解毒.贯众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二者连用可预防流感.
【用法】加水适量,煎15分钟,趁热服.连服三至四天,儿童减半.
【偏方三】白萝卜
【来源】民间.
【组成】白萝卜250克,醋适量
【主治】预防流感,也可用于预防感冒.
【方解】白萝卜辛、甘、凉.入肺、胃经.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D和C、多种氨基酸、香豆酸、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消食化痰,生津解毒等功效.醋,酸、苦,温.人肝、胃经.含醋酸、琥珀酸、草酸、糖类、氨基酸等,有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的功效,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用法】白萝卜洗净,切丝,加醋适量调匀,腌渍2小时左右,当菜下饭(或分数次食之).每日可食1~2次,连用3~5天.
【偏方四】野菊鱼腥草方
【来源】民间.
【组成】野菊花15克,鱼腥草10克,银花藤10克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野菊花苦寒清泄,味辛发散,长于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凡热毒诸证及肝热目疾多可选用.鱼腥草含鱼腥草素、挥发油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煎剂有抗病毒、镇痛、镇咳、止血、抗炎、提髙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银花藤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日服3次.
【偏方五】板蓝根煎
【来源】民间.
【组成】板蓝根18克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板蓝根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善治热毒致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肿痛等.板蓝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及病毒均冇抑制作用;并具抗内毒素、抗癌作用,板蓝根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三天为一个疗程.
【偏方六】葱白煎
【来源】民间.
【组成】葱白三根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葱为百合种植物,辛、温.人肺、胃经.含有挥发油、维生素、烟酸、钙、磷、铁等.有发汗解表,驱虫,解毒等作用.用于风寒感冒,乳痈,疮肿等.
【用法】水煎服,连服三天.葱白榨取汁,滴入鼻孔,每日一次,每次二至三滴,可预防感冒.
【偏方七】苏雄藿香汤
【来源】民间.
【组成】苏叶、薄荷、着香各3克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现代硏究表明,苏叶煎剂或浸剂有解热、抗菌作用.能减少支气管粘膜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薄荷全草含挥发油(薄荷油),有抑制病毒及多种细菌、驱虫、祛痰作用.藿香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钩端螺旋体、鼻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藿香油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用法】水煎服,连服三天
【偏方八】雄荷芦根汤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组成】薄荷10克,芦根30克
【功用】辛凉解表,利咽.
【主治】预防流感.适宜于外感风热,咽干口燥,而有感冒征兆者.
【用法】先煎芦根,约15分钟后,再人薄荷煎5分钟即可.代茶,频频饮服.
【按】芦根所含多糖有免疫促进作用及显著的抗癌活性.芦根体外实验对β溶血链球菌有抑制作用,还有镇静、镇吐及溶解胆结石等作用.
【偏方九】马鞭草方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组成】鲜马鞭草30克,羌活15克,青篙30克
【加减】如咽痛加桔梗15克.
【主治】预防流感、感冒.
【用法】水煎浓汁2小杯.分2次服,连服2-3天.
【按】马鞭草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等功效.本品的水及醇提取物有抗炎、镇痛、镇咳作用,本品还能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解热.
【偏方十】苦瓜汤
【来源】民间
【组成】苦瓜50~100克
【功用】预防流感.
【方解】苫瓜,苦,寒.入心、脾、胃经.含苦瓜甙、多种氨基酸、半乳糖醛酸等,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的作用
【用法】将苦瓜洗净、切片,水煮,开锅5分钟后,食瓜喝汤.每日1次,连用35日
【偏方十一】大蒜汁
【来源】民间.
【组成】大蒜适量
【主治】预防流感.
【方解】大蒜有解毒杀虫,止咳祛痰,通窍等作用.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杀灭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及滴虫等.此外,大蒜还有抗肿瘤作用.
【用法】大蒜捣汁,用棉棒蘸汁,涂抹鼻孔.每日3次.
二、风寒束表
【偏方十二】败亲散(又名人参败毒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决》
【组成】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9克,甘草5克
【加减】用于疮病初起,去人参,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风毒瘾疹,加蝉蜕、苦参以疏风止痒,清热除湿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证.另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属风寒夹湿者.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气祛风,柴胡疏散解肌,助羌、独活散外邪,除疼痛.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以宣利肺气化痰止咳.什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发散风寒,薄荷透散郁热.佐人参大补脾肺之气,兼生津,扶正驱邪散中有补.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入生姜、滹荷煎.
【注意事项】本方适宜治疗体质素虚,又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气虚外感病证本方为辛温香燥之剂,外感风热、邪已入里化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
【偏方十三】荆防败毒散
【来源】《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5克,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证者.常用于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荨麻疹、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皮肤痈、疖、急性菌痢、眼睑炎等.
【方解】本方比败毒散少人参、生姜、薄荷,而多荆芥、防风.两方之功效大致相同,但本方祛风寒之力较强,多用于感受风寒湿邪较重者;败毒散则适用于正气不足,而感受风寒挟湿者.
【用法】水煎服.
【注意事项】该方辛温解表药物较多,散邪能力较强,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证情较重而体质不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