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主要以间歇性高热、寒战、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恶性疟并有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的倾向.
偏方1
【组成】常山、槟榔、半夏、乌梅各9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日.
【适应证】用治疟疾.
偏方2
【组成】绿豆30克,信石(明者)9克
【操作】研细末,以葱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发日早五更,以新泉水吞服.
【适应证】用治疟疾.忌荤腥.
偏方3
【组成】生知母、生贝母、生半夏各3克.
【操作】共研细末,于发病前1~2小时,先用生姜汁擦脐部,再将药末撒于脐眼,胶布固定,待疟发后5~6小时取下.
【适应证】用洽疟疾.
偏方4
【组成】炙鳖甲12克,柴胡9克,桂枝6克,法半夏9克,丹皮9克,丹参9克,人参3克,厚朴6克,川芎6克,芍药9克,廑虫1.5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用治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者.
偏方5
【组成】大黄30克,芒硝10克,独头蒜30克.
【操作】共捣如膏,贴于肋下硬块处.
【适应证】用治症疾引起之脾肿大.
偏方6
【组成】野薄荷叶90~120克.
【操作】捣烂加盐少许于疟疾发作前贴双侧内关穴,2小时后揭去,如起泡则挑破包扎
【适应证】用治疟疾.
偏方7
【组成】生半夏6克.
【操作】捣烂放胶布上,于疟发前2小时贴脐部.
【适应证】用治疟疾.
偏方8
【组成】甘遂、甘草各等量.
【操作】共硏细末.先将神阙穴(位于肚脐)擦洗干净,再用生姜在穴位及周围皮肤擦拭,待皮肤稍有热感时,取药末适量,填满神阙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掉.
【适应证】用治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