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是指体温骤然升高达39℃以上,伴头痛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证.如外感风邪、风热以及脏腑杂病内伤所致的"大热",以及西医学中的各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风湿病、血液病、肿瘤所致的高热.
偏方1
【组成】大黄、栀子、僵蚕各4克,牛膝3克,细辛1克.
【操作】共研细末,每次5~8克,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贴双足心,固定4~6小时.
【适应证】用于外感高热.
偏方2
【组成】生石膏45克(先煎),瓜蒌30克,大黄5克,杏仁0克,知母15克,苍术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芦根30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用于外感风邪之高热.
偏方3
【组成】大黄、山栀各4克,僵蚕4克,牛膝2克,细辛1克
【操作】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5~8克,用米醋调为糊状敷贴双足底涌泉穴,包扎固定,4~6小时后取下,无效者可连用.
【适应证】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腹泻等病证引起的发热.
偏方4
【组成】鲜竹叶200克,生石膏100克,糯米100克.
【操作】将竹叶洗净,生石膏100克,煎水500克去渣,加粳米同煮成粥,每日吃2~3次.
【适应证】用于肺胃实热.
偏方5
【组成】大白菜根3个,菊花15克,白糖适量.
【操作】将菜根洗净切片,与菊花共煎汤加白糖趁热服,盖被出汗,每日1剂,连服3~4日.
偏方6
【组成】葱白30克,生姜30克,胡荽30克,食盐6克.
【操作】共捣如糊状,加白酒30毫升调匀,以纱布包之,擦涂前胸、后背、手心、足心、胭窝,肘窝等处.搓涂1遍后,令患者安卧,保暖,半小时后汗出.
【适应证】用于高热.
偏方7
【组成】僵蚕9克,蝉蜕3克,银花15克.
【操作】前2味共研细末,将银花煎汤送服2味药粉.每日1剂.
【适应证】用治长期高热.
偏方8
【组成】连须葱白数根,生姜10片.
【操作】水煎热服,盖被出微汗.
【适应证】用于高热.
偏方9
【组成】鲜青蒿100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操作】将青蒿洗净,捣汁或以干品200克煮汤去渣,与糯米500克同煎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适应证】用治高热恶寒交替发作.
偏方10
【组成】雷丸、丹参、石膏各60克,大黄120克,苦参90克,黄芩30克.
【操作】加水煎煮,取药汁不冷不热时,全身洗浴,每日次
【适应证】用治外感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