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神经性皮炎是由精神和其他各种因素所致的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其主要症状为剧烈瘙痒,搔抓后可继发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而形成苔藓样改变,发病多以青壮年为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饮食不节风湿热邪侵袭有关,其病理是:邪气阻络,肌肤失养。本病属中医学“牛皮癣”,“摄领疮”范畴。
【诊断要点】
1.临床分局限与播散两型。前者绝大部分发生于颈项部或四肢,腰骶,后者多对称广泛分布于躯干,四肢颈,眼睑及头皮等处。
2.开始常先局部奇痒搔抓后出现针头至米粒大小,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皮肤色或淡褐色,坚实而带光泽,可附少量鳞屑;如继续刺激,可很快增厚,扩展融合发展成苔藓样斑片,其外围尚可见散在扁平丘疹。
3.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辨证当分虚实。新病初起多为风湿热阻滞肌肤和外来刺激而致,久病多属血虚肌肤失养而成。
(二)治疗原则:祛风、养血、润肤、祛风勿忘养血,养血以利祛风。
(三)分型治疗
1.风湿热型
症状:皮肤瘙痒剧烈,局部皮肤肥厚及成片状扁平丘疹,出现皮肤潮红可见糜烂或结痂,兼见口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方药:消风散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蝉蜕各10克,牛蒡子15克,苦参15克,苍术10克,生石膏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胡麻仁15克,白藓皮30克,生甘草6克。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情志抑郁,脉弦者加柴胡10克,珍珠母30克,生牡蛎30克;烦躁瘙痒加僵蚕10克,白蒺藜15克;皮损色红,口于舌红者加丹皮10克,赤芍15克,地骨皮15克。
按语:本型属神经型皮炎初发期,大多病程不长,皮损较局限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风湿热型。
2.血虚风燥型
症状:皮肤瘙痒,局部皮肤干燥肥厚,有脱屑皮疹暗红,或呈褐色,可成大片状,甚则泛发全身;伴口干,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白蒺藜15克,生首乌15克,僵蚕10克,丹参20克,生甘草10克,黄芪15克加减:烦躁失眠者加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珍珠母30克;皮损肥厚较重,色暗红者加赤芍10克,莪术10克,夏枯草15克,乌梢蛇15克。
按语:本型多属神经性皮炎播散型,多见于老年人,皮疹泛发,病程时间较长,部分病人可由老年搔痒症延续发展起来。临床表现为血虚风燥。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轻陀散:轻粉5克,冰片9克陀僧15克。上药研细末,以生菜油调成糊状外擦患处。一日2次。
(2)2%斑蝥酊(斑蝥2克白酒100毫升,浸泡七天后外用)外擦,用于肥厚性或顽固神经皮炎。
2.食物疗法
(1)芹菜煮豆腐:用芹菜20克洗净切碎与豆腐0克,一起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每天一剂。适用于风热郁于血络者。
(2)发菜红枣炖鸽子:先洗净鸽子与发菜10克红枣15枚,一起炖熟,调味服食,每天一剂,连服7~10剂。适用于血虚肝旺者。
(3)金针蚌肉汤,先将蚌肉30克,洗净与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煎汤服食,每天1剂,连服10~15剂,适用于血热较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