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配方——
·红花酊(一)·
【配方】川红花、冰片、樟脑各10g,白酒(或50%乙醇)500ml。
【制法】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50%乙醇(或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每日振荡1次),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除湿,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慢性皮炎、湿疹、结节性痒疹、酒渣鼻等。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酊涂搽患处,每日3或4次。
【附记】引自《浙江中医杂志》。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吸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皮损流水者忌用。
·外搽药酒(二)·
【配方】斑蝥10个,雄黄、硫黄、白及各15g,轻粉6g,75%乙醇200ml。
【制法】将前5味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解毒祛风,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酒涂搽患处,每日3次。
【附记】引自《王渭川临床经验选》。
·顽癣药酒·
【配方】川槿皮、海桐皮、槟榔、冰片、苦参、川黄柏、白及、雷丸各6g,大风子、杏仁各2粒,木鳖子4粒,白酒200ml。
【制法】将前11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各种顽癣。
【用法】外用:先用穿山甲将癣刮破,再以药酒涂搽患处。每日1或2次。
【附记】引自《绵阳地区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复方斑蝥酊·
【配方】斑蝥、冰片各6g,花椒12g,徐长卿15g,大蒜头(去皮)2个,45%乙醇500ml。
【制法】将前5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45%乙醇,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凉血解毒,麻醉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酊涂搽患处,每日2或3次。
【附记】引自《湖北卫生》。如出现小水疱则暂停使用,并涂以甲紫溶液或炉甘石洗剂,水疱消失后再继续使用。
·神经性皮炎药酊·
【配方】羊蹄根120g,白鲜皮、土槿皮、枯矾各30g,斑蝥(去头、足)12g,75%乙醇600ml。
【制法】将前5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每瓶60ml分装。
【功用】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癣疮、慢性湿疹等。
【用法】外用:每取药酊涂搽患处,每日2或3次。
【附记】引自《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协定处方》。有炎症者禁用。
·神经性皮炎药水·
【配方】羊蹄根、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生川乌各100g,蟾酥、闹羊花、荜茇各80g,细辛50g,土槿皮酊320ml,50%乙醇适量。
【制法】将前10味各研为粗末,过20目筛,各取净粉和匀。先将土槿皮酊加水调至含醇量为50%,与上述混合药粉搅匀,湿润,加入50%乙醇浸渍48小时后,按渗滤法,以每分钟3ml速度进行渗滤,收集渗滤液3200ml,过滤即得。
【功用】祛风,止痒,杀菌。
【主治】神经性皮炎、顽癣、厚皮癣、银屑病及各种癣疮。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水涂搽患处,每日2或3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①本方专供外用,切勿入口,尽量避免涂在不好的皮肤和抓破之处;②阴部及肛门周围不宜涂用;③土槿皮酊制法:将土槿皮研成细粉,用85%乙醇进行渗滤(每分钟3ml),每100g土槿皮制成320ml酊剂,即得。
复方蛇床子酒·
【配方】蛇床子、苦参各248g,明矾、防风、白鲜皮各124g,白酒4000ml。
【制法】将前5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搅拌1次,7日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30日后,取上清液,再将残渣压榨,压出液过滤后与上清液合并,静置澄清,再过滤,即得(本品为棕红色液体)。
【功用】祛湿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慢性湿疹、扁平疣、汗疱疹等。
【用法】外用:取此酒涂搽患处,每日2或3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土苯酊·
【配方】土槿皮200g,升汞2g,苯甲酸120g,甘油200g,水杨酸60g,95%乙醇80ml。
【制法】将土槿皮碎为粗粉,置容器中,加入95%乙醇80ml,浸渍3日,滤取浸出液,残渣用力压榨,使残液尽可能压出,合并滤液,静置过夜,滤液备用;再将苯甲酸、水杨酸、升汞分别加入上述土槿皮浸出液中溶解之,加入甘油与之混合,最后加至1000ml即得。
【功用】抑菌消炎,解毒利湿。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取药酊涂搽患处,每日1或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本品有毒,切勿口服。
·苦参酊(一)·
【配方】苦参、徐长卿各30g,白降丹0.5g,麝香0.2g,95%乙醇130ml。
【制法】先将前2味加适量清水,煎2次,取两汁混合,再浓缩至20~25ml,待凉后加入95%乙醇中,静置48小时后,滤出药液,贮入瓶中,再加白降丹、麝香拌匀溶化即得。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止痒,活血散瘀,抗菌消炎。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用毛笔或棉签蘸药液涂搽患处,每日涂搽2或3次。
【附记】引自《河南中医》。
皮炎灵·
【配方】五虎丹3g,水杨酸12g,樟脑6g,甘油40g,25%乙醇60ml。
【制法】将前4味分别加入25%乙醇中,拌匀至完全溶解后,分装入20ml玻璃瓶内,备用。
【功用】消炎,解毒,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取此酊涂搽患处,每日1次。
【附记】引自《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增刊)。
·斑蝥酊(一)·
【配方】斑蝥、肉桂、细辛、白芷各7.5g,二甲亚砜333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4味共研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二甲亚砜,密封,浸泡2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破血散结,攻毒止痒。
【主治】顽癣、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外用:取此酒涂搽患处,每日2或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斑蝥酊(二)·
【配方】斑蝥10只,生半夏、生南星、土槿皮各12g,白酒300ml。
【制法】先用200ml白酒浸泡诸药10日,然后再加入余下的100ml白酒即成。
【功用】祛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外用:取浸液涂搽患处,日搽4~6次。
【附记】引自《虫类药的应用》。屡用效佳。本品有毒,勿入口。勿搽正常皮肤;有水疱,可刺破,可搽紫药水。
·五毒酒·
【配方】斑蝥、红娘子、樟脑各6g,全蝎、蜈蚣各6条,60%乙醇适量。
【制法】将前5味药混匀置容器中,加入60%乙醇(或白酒),以浸没药面为量,密封浸泡2周后即可取用。
【功用】以毒攻毒,通络搜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干癣。
【用法】外用:保护好健康皮肤,每日2或3次,用小棉签或毛刷浸蘸药液涂搽于受损皮肤,用药24小时局部可出现水疱,未发水疱者可继续用药。
【附记】引自《陕西中医》。屡用效佳。注意:①涂药时要保护好健康皮肤,不慎流上随即擦去。②避免搔抓,防止感染,炎性渗出较多时可涂紫药水。③皮损大或多处者,可分数次治疗。一般一次治疗不超过3处。④有溃疡、糜烂、感染、渗出者不宜用本法。⑤本药有毒,不可内服。⑥药液应密闭存放,存放过久或浓度过低时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