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具体时间、贴敷后有什么反应?应注意事项

养生之家导读:具体时间大概为每年的7月15日、7月25日、8月3日、8月14日。从初伏到末伏,每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4次为一个疗程,连续贴3年。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方法包括伏天里穴位贴敷、针灸、拔火罐、按摩、理疗、服中药、食疗等。三伏天做这些治疗,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是穴位贴敷。例如,可将麝香、细辛、白芥子等中药碾成粉后,用姜汁调成膏状。治疗时根据每个人的病和体质不同,贴在胸前的天突和背部的大椎、肺俞、心俞等几个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具体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

具体时间大概为每年的7月15日、7月25日、8月3日、8月14日。从初伏到末伏,每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4次为一个疗程,连续贴3年。

贴敷后会有什么反应?

一般人贴药后会感到局部很热,还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有人贴后会局部起泡,这多发生在皮肤娇嫩的孩子身上。如泡小,涂些碘伏,避免感染;如泡大,要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一般一周后,起泡处会结痂脱落。据观察,起泡的人疗效更好,因为这类人药物渗透吸收得好。不过儿科主任提醒说,给小孩子贴还是要把握好时间和适应证。

贴敷期间应注意什么?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贴后6~10小时内不能洗澡。对胶布和药物过敏的人要慎用此法,孕妇不宜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