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又叫薯芋、薯药、延章、山薯、山芋、淮山药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备受称赞。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
山药的营养价值,一方面在于它的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它的食疗作用。山药中含有黏蛋白、胆碱、淀粉酶、皂甙,游离氨基酸、酚氧化酶、甘露聚糖等物质,且比较丰富,具有滋补作用,为食补之佳品。《本草纲目》概括其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糖尿病患者、病后虚弱者、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腹泻者等均有疗效。山药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沁阳)所产山药名贵,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不寒不燥,味甘质润,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滋肾益精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
◎益肺止咳
山药含有黏液质,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降低血糖
山药含有的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减肥降脂,延年益寿
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这是一种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有效阻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淀,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所以,山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减肥健美食物。进行减肥锻炼的人,可以把山药作为主食,这样既可避免因节食对人体机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又有利于减肥,达到减肥的目的。
◎抗肝昏迷
近年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用来对抗肝昏迷。
好的山药外皮无伤,带黏液,断层雪白,黏液多,水分少。皮可鲜炒,或晒干煎汤、煮粥。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黏液,容易导致皮肤过敏,且极易滑刀伤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这样可减少黏液。
山药不可以生吃,因为生的山药里含有一定的毒素。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菜式】
炸山药
材料:山药500克(鲜品),豆腐皮3大张。
做法:将山药洗净,削去皮,切成1.5厘米厚、3厘米宽、3厘米长的小块,用豆腐皮包裹,外浇以面糊,入温油锅炸至黄熟为度。此菜具有温胃健脾、消食和中的功效,为脾虚胃寒患者的食疗佳品,小儿消化不良者食之尤宜。
一品山药
材料: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什锦果汁、蜂蜜、白糖、猪油、豆粉适量。
做法:将生山药洗净,去皮,蒸熟,放在盆内,加入面粉,揉成面团,置搪瓷盘中,按成圆饼状,上面摆核桃仁、什锦果汁,放入蒸锅内,用武火蒸20分钟。将蜂蜜、白糖、猪油、豆粉放入另一锅内,熬成糖汁,浇在圆饼上即成。此即为著名的“一品山药”。其口味甘甜滑口,具有补肾滋阴、强身健体的功效。适宜于肾虚体弱、消渴、遗精、白带等病症。
山药羊肚汤
材料:山药、羊肚各200克,生姜、葱、绍酒各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成厚、长各1厘米的小块;羊肚洗净,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以上二物共放入铁锅内,加生姜、葱、食盐、绍酒和水适量,置武火烧沸,用文火炖熬羊肚至熟即成。食用时,加味精少许。此菜具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亏虚胃痛,消渴多尿等病症。
山药粥
材料:鲜山药300克,粳米500克。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共煮粥,待粥熬成,加盐和生姜调味。该粥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引起的便溏、腹泻等病症。老年体弱者尤宜常食。
土鸡炖山药(煨汤)
材料:鲜山药2000克,鲜鸡块1000克。
辅料:葱2根(切段),姜片3片,芝麻油、盐、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1.将山药切成段。
2.用高压锅将鸡块煮三成熟后倒入山药段并加入辅料再用微火烧20分钟即可。
【食疗验方】
●肿毒初起山药、蓖麻子、糯米各等份,水泡后研细,敷涂即散。
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炖热饮之。
●治小儿肠胃机能紊乱、泄泻淮山药90克,莲肉90克,麦芽60克,茯苓30克,大米500克,共磨细粉,每用30克,以白糖煮成糊状食,口服3次。
治糖尿病山药15克,黄连6克,用水煎服。
零乳痞结块、乳腺增生症鲜山药100克,川芎10克,白糖20克,同捣烂,适加韭汁调为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涂后有痒感,2~3小时后痒便自消。治久泄将山药切细块,煮粥食,每日3次。
●治冻疮山药少许,磨为泥,涂疮口上。
治脾虚所致水肿赤豆50克,山药适量。赤豆加水熬酥,山药洗净切块,加入赤豆汤中,用小火熬烂熟即可,常服。
●治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山药30克,山茱萸肉3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稠粥,常服有效。
●治神经衰弱山药30克,猪脑1个,枸杞子10克。加水炖服,每日1次。
●治脾虚,白带多山药、莲子、薏米各30克。三者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熟服食,每日1次,连服5~7天。
●治小儿低热山药200克。山药切片后煮汁,当茶饮。
【传说】
山药之名曾历经沧桑,几经修改。它原名薯蓣,因唐代宗名李豫,为避讳改称薯药。至宋代因宋英宗名赵曙,避讳又改名山药,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据《相中记》记载:在永和初年,有一药农到衡山上采药。忽然迷路,所带干粮业已食尽,只好躺在一山崖下休息。忽见一老翁,鹤发童颜,飘然而至,在石壁上作书。采药人急忙上前求以食物,并请教出山之路。老翁给了他一些外形似芋,甘甜如薯的东西,即山药,并指点其回家之路。6天之后,果然返回家中,腹中还不觉饥饿,才知山药功用之奇特。
小提示: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熟食用治脾胃、肾气亏虚;便秘腹胀者不宜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