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前30分钟
肌肉注射安定注射液10mg。
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10mg或5mg。
肌肉注射或口服曲马多50mg。特殊者可使用杜冷丁50mg肌注。
二、治疗前一小时禁排尿
以保证治疗时膀胱充盈。
三、治疗时开放输液通道
将预防盆腔感染用药,在治疗前开始输入,治疗时可将滴数调至20~30滴/min,以防治疗过程中有特殊情况时使用输液通道。
四、超导介入
此环节是整个治疗的最关键环节,能否安全治疗,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关键是超导准确介入无误,这就对超声医生及妇科医生有着严格的要求。
1.对超声医生要求
超声医生应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技术,对女性生殖结构的解剖及临近器官有着清晰分辨能力,操作时要求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保持水平的平行移动,以患者的左、右侧为左右定位。可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缓慢移动,反复查看肌瘤位置、大小、个数等。再由上(宫底)到下(宫颈),由下到上反复查看,查看时要求膀胱充盈,宫底能清楚地暴露出来,一般以尿能覆盖宫底以上1~2cm即可。治疗前应反复查看肌瘤位置、大小、角度及瘤与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可与超声诊断时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如有不一致时,更要明确分辨,并及时记录,以确定介入位置,不能有一点含糊。
2.对妇科医生要求
妇科医生要有相当熟练的妇科工作经验,要有超声诊断的识别能力,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和稳、准、轻、柔的宫腔操作技巧。在超声引导下,能准确地将探头针介入到子宫肌瘤体内,并能根据肌瘤大小选择治疗功率,根据治疗时间,分析治疗程度,对治疗中出现的反应及并发症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3.具体治疗操作
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外阴及阴道行常规的无菌消毒,取1%利多卡因5~10ml,行宫颈局部阻滞麻醉,以减少子宫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收缩。具体治疗前,应根据肌瘤的大小,预先选好治疗时所使用的探头针,其探头针的型号与肌瘤的大小成正比,治疗的功率与肌瘤的大小成反比。
(1)探头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探头针的选择方法:①当肌瘤直径小于3cm时,可选用小号探头针;②当肌瘤直径在3~5cm时,可选用中号探头针;③当肌瘤直径大于5cm时,可选用大号探头针。
探头针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如肌瘤较大,探头型号较小,治疗时易发生治疗的不充分,或多次介入造成创口增多,感染机会则增多;如肌瘤较小,探头较大时,治疗时易发生穿孔或将肌瘤包膜击穿等并发症。
另外,还要根据肌瘤的具体位置选择具有一定弧度的治疗探头针,以便于介入。所以在此环节不可疏忽。
(2)功率选择: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肌瘤的治疗范围。正常治疗时,其功率选择在30W,功率选择与肌瘤的软硬程度,也就是阻抗的大小有关。
肌瘤的质硬,则阻抗就大;肌瘤质软,则阻抗就小。功率大时,其传导范围则小;功率小时,则传导范围就大。阻抗大时介入相对困难,故操作相对要用力;阻抗小时,介入较易,其操作相对要缓力。
(3)取环: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在超声引导下,探宫腔。如宫内有环,应先取出节育环。
宫腔内有环,一是影响超声下视线,二是治疗时易发生导电而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取环操作一定要轻,避免取环钩刮子宫内膜及颈管,引起流血、感染等。
(4)探头针介入:以探针指示定位肌瘤,根据探针在宫腔内的位置,来具体分析肌瘤所在的位置。用探针模拟介入,在超声下反复观察其介入点是否合适,其走向、方位、需要介入次数及每次具体介入点等。这时要求操作者在心中已形成了一个介入治疗方案,具体介入要依据肌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
例如:一个直径3cm大小的肌瘤,其介入点应选在肌瘤中心,只需介入一次。如果是大于4~5cm的肌瘤,其介入点应该是均等的两个点,使肌瘤分为各1/3,如果是需要有3个介入点的话,应该呈三角形分布。
总之介入点与角度,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介入尽量一次成功。最好不出现只介入未治疗,又退出的现象。因为这种情况即是一次人为的划伤,划伤会导致出血。如果下次治疗能将划伤组织凝固还好,否则流血会继续,这也是很多肌瘤患者经治疗后,产生流血的一个原因。
当肌瘤位置明确后则置入治疗探头针。置入治疗探头针时须顺势置入,也就是根据子宫的位置而决定进入宫腔角度。顺势,就是指,要适应子宫颈管的弯曲程度,要随弯就弯,子宫或盆腔曾有过手术史、感染史的病例,如剖腹产、宫外孕、阑尾炎、附件肿瘤切除术等以及盆腔组织炎性粘连,都会使子宫在形态、位置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当探头针欲进入宫腔,通过宫颈管这一环节,很容易发生受阻,如果强行进入,那探头针尖很易对子宫颈管的内膜造成划伤、这种划伤极易流血,为以后的感染制造了条件。所以要想避免流血、避免感染,一定要在每个环节的操作上准确、无误、无损伤。这就要求探头针在通过宫颈管之前,其弯曲程度一定要在超声下看清,这样才能达到顺势,否则就需要松弛宫颈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划伤,避免流血,避免感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