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忌孤独?消除老人孤独心理应注意什么

养生之家导读: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更加重视亲情,并盼望家人团聚,和和睦睦,互敬互爱,同时,老年人也更加多愁善感,情感世界丰富。因此,老年人不喜欢独处,一旦独处易发生心理障碍。

文章目录

为什么老年人忌孤独

一是,独处的老年人经常是一个人待在家中,许多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老年人黎明时分再也睡不着觉,但起床后又无事可干,无话可谈,难免感到孤独和难过。久而久之,老年人便在这种寂寞与孤独的环境中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心灰意懒,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二是,独处的老年人最担心自己生病。一旦生了病,自己动弹不了,身边又无人可以帮助,特别是缺少来自亲人的慰藉。这种情况下,独处的老年人会出现 更多的心理反应,如紧张、恐惧、担心、焦虑、敏感等。 所以,人到老年后要避免独处,尽量与子女住在一起或住在附近,子女要关心体贴老年人,多回家走走,问寒问暖,使老年人感到家庭氛围和亲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如果子女都不在身边而又丧偶的老年人,有条件再婚的,子女必须支持。如不想再婚或缺少再婚条件者,子女应将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

如果老人要去养老院或老年之家生活,子女也应支持并给予经济上的保障。总之,老年人尽量少独处,以避免长期独处引起心理障碍或疾病。

消除老人孤独心理应注意什么

(1)对付孤独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正视它。仔细观察自己的寂寞,不妨在日记中记下最低潮,最感寂寞的情形,认真加以分析。

(2)安排好每天的日程。每天最好都能翻新花样,可用一天上业余学校,学习一样的爱好、技术或课程;再用一天请朋友到家里来作客;再用一天去拜访别人;可用一天与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听音乐会、看戏等等;还可用一天在家从事业余爱好,画画、园艺、做家务等等。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可做。时间安排得周密,紧凑一点,就不会感到空虚、寂寞、孤独了。

(2)子女的关心。子女应认识到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就像父母养育子女一样。除了赡养以外,子女还应懂得尊老爱老,为他们着想,可以说这是解除老人孤独感最有效的一个方面。

(3)社会的照顾。社会疏远老人,老人退出社会,这是老人产生孤独的重要原因,为此让老人不同程度地再职是保持心理卫生很重要的途径。社会应提供一定的再职措施,如聘清老人担任小学课外辅导员等等,这样一方面可让老人感到“有事做”,从做事中得到乐趣,另一方面也可让老年人发挥余热。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