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那么鼻衄/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

【辨证治疗】

1.帅热上壅

临床表现:衄血色鲜红,点滴而出量不甚多,鼻干疼痛,口干咽燥,身热汗出,咳嗽痰多。舌红、苔薄白,脉数。

立法: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主方:桑菊饮(《温病条辨》),加丹皮、白茅根。

加减:热甚者,加黄芩、栀子;痰黄量多者,加瓜蒌仁、贝母。

2.胃热熏蒸

临床表现:出血量多,血色鲜红,鼻燥口干、口臭,龈肿齿,渴欲冷饮,消谷善饥,便秘溲赤。舌红、菩黄,脉数。

立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白茅根、侧柏叶、旱莲草。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瓜萎仁;口渴重者,加花粉、芦根.

3.肝火上逆

临床表现:出血量多,来势迅猛、血色深红,不时举发,口苦咽干,头晕耳鸣,面红目赤,胸胁苦满,烦躁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立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旱莲草、白芽根、藕节,加减:热甚者,加犀角、生石膏;肝阴不足,眼干盗汗着,加知母、白芍。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鼻血涔涔而出,时发时止,血色淡红,面色就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胖.脉弱。

立法:键脾益气,补血摄血。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加减:出血甚者,加侧柏叶、地榆炭、阿胶。

5.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血色淡量少,衄而止,止而复作,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失眠健忘,腰膝痿软,潮热盗汗。舌红瘦、少津,脉细数。

立法:滋养肝肾,育阴止衄。

主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旱莲草、怀牛膝。

加减:出血甚者·加胶艾汤(《金匮要略》).

【其它疗法】

1.针刺迎香、合谷,上星。

2.大黄炭末用温开水调匀,塞患侧鼻孔。

3.药棉蘸白矾末塞入鼻孔。

4.在鼻腔内点香墨收缩血管以止血。

【文献参考】

1.衄血之由内热者,多在阳明经,治当以清降为主。微热者,宜生地、芍药、天冬、麦冬、玄参、丹参或局方犀角地黄汤、生地黄饮子、麦门冬散之类主之.热甚者宜芩连栀柏或茜根散、抽薪饮,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卷三十)2.邓帮兴报道.衄血点眼法治疗鼻衄40例。取患着本人的衄血1~2滴+点入出血鼻孔同侧或异侧眼内,止血后鼻腔内不做任何填塞,常规给予止血药物口服。疗效标准:有效+点眼后1~2分钟内出血即止者32例.无效2分钟后仍出血者B例。其中4例为高血压,9例为不明原因的后鼻孔出血。(《中西医结合杂志》(1):45,1989)3.张鹏军报道,消痔灵鼻粘膜下注射怡疗鼻衄129例。方法:用1%地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3~5分钟。取出棉片,用消痔灵和2%普鲁卡因各等份的混合液0.1~0.3毫升作粘膜下注射,皮丘的大小最好超过病变范围1毫米。针头拔出后,用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于针眼处1小时。术后用石蜡油滴鼻,每日数次。连续5天。结果:经1次注射痊愈者93例,两次注射痊愈者36例,治愈率100%。全部病例未见不良反应。((陕西中医》(4):16,1989)。

【调护、禁忌】

1.鼻出血时可在头,颈、胸部施行冷敷,帮助止血。

2.出血时,患者应端正体位,不低头或仰头,低头使头部充血·加大出血量,仰头使血倒流入胃,引起呕吐。

3.鼻出血时,不要用力擤鼻,不应用粗糙有楞角的物品填塞鼻腔.4.实证鼻衄患者,宜多服清热凉血之品,忌食辛辣食物,虚证鼻衄患者,多用滋阴养血之物,忌食生冷食物。

【西医诊断参考】

鼻出血:

(1)由鼻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鼻部疾病如:外伤、异物、肿瘤、鼻炎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心血管疾患等。

(2)一侧或两侧鼻腔出血,量或多或少,量多时常口鼻同时出血,出血多时伴休克症状及贫血。

(3)检查出血部位,一般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丛或鼻咽部血管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