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房内生结块,坚硬如岩石状,故名乳岩。多见于中年末婚女子,或婚后未生育者及寡妇,男子少见。多因情志不遂,忧思郁怒,痰浊凝结成岩。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积久成毒,变生本病。初起肿块如核,无感觉,以后逐渐长大,推之不移,疼痛明显,先腐后溃翻花如岩,滲流臭水,气血衰竭导致死亡。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
【辨证治疗】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单侧乳房内发现无痛性结块,质稍硬,表面不平,皮色不变,不易推移,伴情志抑郁,胸闷心烦,或两肋胀痛,纳差,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立法:疏肝理气,散结化瘀。
主方:逍遥散(《和剂局方》),加香附,背皮、郁金、夏枯草、急性子、黄药子。
加减:局部肿硬如石者,加山慈菇、贝母、穿山甲;胸部不适,加瓜蒌、乳香、没药;食欲不振,加砂仁、鸡内金,
2.冲任失调
临床表现:乳内有肿核,多无痛痒,皮色不变,质硬,同时伴有月经不调、量少、色暗、夹有瘀块,经前乳房胀痛。多见于婚后未育或多次流产者。也常有腰膝瘦软,五心烦热等。舌质淡红,尺脉湍弱。
立法:清肝解郁,调理冲任。
主方:清肝解郁汤(《医宗金鉴》),去苏叶、栀子、木通,加仙灵脾,仙茅、菟丝子、柴胡、半枝莲、刘寄奴、龙葵。
加减:乳房胀痛者,加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肿块坚硬者,加三棱、莪术、川模子;郁闷心烦者,如合欢皮、益母草。
3.毒邪内阻
临床表现:乳块增大,凹凸不平,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疼痛明显,乳头内陷或有糜烂,乳房皮肤呈橘皮状,或肿诀溃烂滲脓恶臭,久不收口,腋下有肿核,舌质暗红,苔黄,脉沉涩。
立法:活血理气,解毒破瘀,
主方:舒肝溃坚汤(《医宗金鉴)),去石决明·加熟地、桃仁、露蜂房、草河车。
加减:便秘,加大黄、芒硝;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元胡索、米壳:*598。
已费气血双亏者,用八珍汤(《正体类要)).加黄芪、露蜂房,半枝莲、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
【其它疗法】
1.乳块未渍者,外贴消核膏。
2.乳晕湿烂者,外撒青黛散。
3.溃后先用五五丹,待疮略清洁后再用生肌玉红膏盖贴。
4.溃后出血,用棉块蘸云南白药紧塞疮口加压缠缚。
【文献参考】
1.妇人有忧怒抑郁朝夕积累,与痰结成隐核。不赤不痛,积之渐太,数年而发,内渍深烂名曰乳岩,以其疮形似岩穴也,慎不可治。(《冯氏锦囊秘录》)2.初起乳中生一小块,不痛不痒,证与瘰疬恶核相若,是阴寒结痰。...初起以释黄丸每服15克酒送服,或以阳和汤加土贝母可消*,男女皆有此症。(《外科证治全生集》)3.顾伯华认为,祖国医学文献《外科启玄》中#乳疳”症.类似现代医学乳头湿疹样癌。(《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4.湿盛则糜烂渗水,热重则红肿而痛,日久可消蚀乳头谓之乳疳。以泄肝清热、解毒祛湿之法治疗。主方用柴胡、黄芩、紫草、胆草、猪苓、丹皮、炒槐花,土茯苓、丝瓜络。局部肿硬、皮色紫暗者,加丹参、桃仁、红花;渗液较多者,加苍术、黄柏、生薏米:体虚气弱者,加生黄芪、山药;血虚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白芍、川芎。服以上中药可改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手册)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调护,蔡忌】
1.早检查,发现及早就医。
2.忌针刺、不彻底开刀手术。
3.忌气恼郁怒、精神刺激。
【西医诊断参考】
乳腺癌:
本病多发于乳房外上方,或乳买下方,无痛性肿块,中等硬度或石样硬。乳房可出现橘皮样变,乳头回缩、溢液或糜烂等现象。可用钼靶X*599。
线摄影诊断,或乳腺肿块切除冰冻病理检查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