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瘟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大头瘟系外感温热毒邪后,因头面红肿而得名。因其初起常见恶寒发热等表证,那么大头瘟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大头瘟系外感温热毒邪后,因头面红肿而得名。因其初起常见恶寒发热等表证,状如伤寒、故亦称“大头伤寒”,又因其系外感“风温时毒”为惠,头面肿势发展急剧如风行之速,所以又有“大头风#*风温时毒”之称。其病机变化以邪犯卫气,热毒充斥肺胃为主。初起邪毒尚轻,犯于卫分,故首先见到卫表证候。继则热毒渐炽,由卫及气,灼肺胃,则出现肺胃热盛证,邪毒攻窜于头面,搏结于咽喉,则局部红肿疼痛,甚则糜烂破溃等。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消肿。现代医学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可参考本病证治之。

【辨证治疗】

临床表现: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继则恶寒渐罢而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城肿,咽喉疼痛加剧,舌赤苔黄,脉数实。

立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方:内服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沩,外敷三黄二香散(《和剂局方》)。

加减:如初起表邪较盛,加荆芥,防风,葛根;如腑实便秘,加生大黄。

【其它疗法】

1.体针

主穴: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列缺。

配穴:委中、阳陵泉、解溪、阿是穴。

刺法:每次选主穴2~3个,根据病人临床症状选2~3个配穴,可用毫针刺,用泻法,三棱针局部散刺出血。

2.耳针

取穴: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

刺法:每次选2~3穴,中强度刺激,留针30~60分钟。

【文献参考】

1.温毒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瘟。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温毒神昏谵语者,先以安宫牛黄、紫雪丹之属,继以清营汤。(《温病条辨》).

2.普济消毒饮,吴鞠通去升柴芩连,加银花1味,新定用量以治内,用水仙膏、三黄二香散以治外。神昏谵语者,先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属,继以清宫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调护、禁忌】

1.在冬春季节避免感受风热时毒。

2.既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可内外同治,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清谈稀薄有营养。

3.发病高热时期,多饮开水、果汁和食水果,

【西医诊断参考】

颜面丹毒的临床表现为头面嫩红灼热,如丹涂之状,肿胀,疼痛.红斑边缘稍凸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有时可出现水疱,偶有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病变附近有淋巴结肿痛。可有皮肤粘膜破损或脚癣等病史。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宜作血培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