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川畸富作于1967年首先报道。那么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川畸富作于1967年首先报道。又称川畸病。是儿科一种独特的自限性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性血管炎。病因至今未明,西医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案例报道日渐增多,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应属温病范畴,与暑温、温毒、阳毒发斑等症相似,均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辨证治疗】

1.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病发急骤,不规则发热,不恶寒或微恶风,轻咳,流涕,头痛,嗮红口干,舌红、苔白,脉浮数。此期极短,往往易被忽视。

立法:疏风清热解表。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加减:咳嗽,加杏仁、贝母,降肺气化痰:口渴甚,加天花粉,清热生津;发热甚,加栀子、黄芩,清气泻热。

2.气营两潘

临床表现:壮热烦躁(体温多在39℃以上),咽红目赤,肌肤斑疹色红,唇干赤裂,手足硬肿触痛,指趾潮红,颈淋巴结肿大,舌绛而干,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立法: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主方:清营汤(《温病条辨》)。

加减:若口渴大汗为主时,加生石膏、知母,清胃热;若见淋巴结肿大,可加用栀子、赤芍、桔梗等,清热活血散结;重者,可用清瘟败毒饮(《瘦痿一得》)加减;若见手足硬肿,指趾潮红明显者,加用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凉血。

3.正虚邪恋

临床表现:低热留恋.咽干口燥,唇焦干裂,纳食不香,舌红少津.脉细数。

立法:清涤余热,养阴生津,活血化瘀。

主方:竹叶石膏汤(K伤寒论》)去半夏。

加减:咽干燥,可加石斛、芦根、花粉,清热生津;舌焦唇干裂者,加栀子清火:若指趾脱皮者.加丹参:红花、川穹,以活血。

4.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倦息少力,活动易汗,口渴喜饮,舌红不润、若菏白,脉细数。

立法: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太子参,炙黄芪、炒白术、生山药、石斛、生谷稻芽等。

加减:若见胸闷,胸痛或B超检查有冠状动脉瘤等症者,加用川芎、红花、丹参等。

【其它疗法】

1.清开灵注射液:用于急性期高热不退,剂量为2~4毫升/日,肌肉注射或20~40毫升/日:加入10%葡萄糖液200毫升或生理盐水1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

2.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急性期防止血栓及栓塞。剂量为40~80毫升/日,加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3.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改薈j畸病各期之瘀血症,剂量为1~2毫升/次,日1~2次,肌肉注射或2~4毫升/次,用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

4.生脉饮:用于恢复期,剂量5~10毫升/次,日2~3次.

【文献参考】

1.安氏认为:长时间高热耗伤阴津而出现伤津症候,清气凉营,解毒救阴是阻断病势向纵深发展,防止阴津进一步耗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热毒炽盛所造成的各种损害,是治疗本病首要而关键的一环.热毒侵心所致心脏损害,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变化.恢复期采用益气着阴的生脉散,目的是减少及防止心脏损害的发生。本病早期常有血小板增多及凝:498聚性升高,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瘤等并发症,早期配合应用活血化瘀法,可防止血栓形成,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防止猝死的发生有一定意义。(《中医杂志》(8):31,1989)2.萧氏综合1981~1989年国内报道的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应属温病范畴,均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归纳其病机乃温热毒邪人侵,正邪交争于气营,则见持续高热,毒邪进营血从络而发出为皮疹,由于热毒极盛心营受灼,现于心窍而见杨梅舌;肺胃热毒上逆故见唇红干裂,口腔粘膜弥漫出血;温热毒邪搏结则致淋巴结肿大;日为肝之窍,炽热邪火上逆于肝发为两目红赤;热流注经脉导致四肢末端红斑、红肿、膜样脱皮。此外,大多医家认为病势是在气营之间徘徊或呈气营两燭之象。依病情深浅可兼有气分或血分征候,按叶天士“年入营分,犹可透热转气”之原则,故治疗上当分清邪在气在营之程度,注意气营两清治则之应用。热降之后则是气阴两虚之象,治疗当注意阴津和胃气。活血化瘀应用亦为改善本病预后的有效方法。(《新中医》(8):51,1990)。

【调护,禁忌】

1.加强护理,高热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并发症。热退后,不可剧烈运动,以免发生猝死。

2.恢复期应每隔3~6月复查1次.2年后宜每年复查1次。

【西医诊断参考】

日本MCLS(Muto-cutaneous ly mp to node syndrom s) 研究会认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表现中,至少满足5条才能确定。1.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2.双侧结膜充血。

3.口腔及咽部的变化,包括唇发红及干裂,杨梅舌及口咽粘膜弥漫性发红,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踱发红,以及恢复期指端出现膜状脱皮。

5.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痛。

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厘米或更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