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痘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及愈后不留疤痕为其特征。丘疹,疱疹、痂盖三种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是典型的水痘疹。任何年龄皆可发生,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冬春两季为好发季节。本病亦称水花、水疮、水疱。
【辨证治疗】
1.风热挟湿
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可有咳嗽,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痘疹红润,疱浆清亮,稀疏椭圆,此起彼伏+躯干为多,瘙痒,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浮数。
立法:疏风清热,解毒祛湿。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辦》)加减。
加减:伴乳蛾肿痛者,加马勃、山豆根,清热利咽;伴疱疹作痒者,加蝉蜕,地肤子,清热止痒;偏湿者,加滑石、木通,清热利湿。
2.湿热炽盛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面赤唇干,舌生疮,痘疹稠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立法:清热凉血,解毒祛湿。
主方: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加减:疹色紫暗者,加紫草、栀子,解毒凉血;口干唇燥者,加麦冬、芦根,养阴清胃;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通腑泻热。
3.邪毒内陷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嗜睡,抽播,昏迷,舌质红绛,苔黄厚,脉数有力。此型少见,立法:解毒熄风。
主方:清胃解毒汤(验方)加味。
加减:伴抽搐者,加羚羊,钩藤、地龙、全蝎,镇惊熄风;高热不降,加柴胡,寒水石,除邪热;头痛甚者,加菊花、川芎,疏风止痛;大便干结,加大黄,泻热通便。
4.痘疹染秽
临床表现:发热,疱疹破溃,流出脓液,皮肤嫩红肿痛,甚则溃烂,坏疽,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此型少见。
立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方: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加减:同邪毒内陷型,
【其它疗法】
青黛散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用于痘疹破渍,继染邪秽时。
【文献参考】
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婚不浆脓,初起荆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
【调护,禁忌】
1.隔离水痘患儿,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2.集体机构如发现病人,应对居室及衣物进行消毒,以便保护易感儿童,3.患儿要卧床休息,或只能在室内活动,并保持卧室空气流通,4.保护痘疹,勿使抓破或衣服磨伤皮肤,不宜洗浴,以免继发感染。
5.饮食宜清浈,忌食姜椒辣物。
【西医诊断参考】
根据水痘接触史,向心性分布之皮痿,同时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皮疹,即丘疹,疱疹,痛盞,可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