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根据卵泡发育不同阶段,把月经周期分为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4期:
(1)经后期:血海空虚为阴长阳消期,宜滋肾养血,方选四二五合方:熟地黄15g,当归20g,川芎10g,芍药15g,女贞子10g,早莲草20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紫石英10g,杜仲10g,甘草3g
(2)经间期(真机期):为重阴转阳期,应在补肾阳的同时加用活血通络药:当归20g,熟地黄10g,赤芍10g,川芎10g,仙茅15g,淫羊藿20g,丹参20g,泽兰10g,三棱10g,莪术10g,甘草3g
(3)经前期:为阳长阴消期,应以补阳药为主,以顺应生理变化,促使周期的正常演变。方药: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仙茅20g,淫羊藿20g,杜仲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5g,丹参20g,紫石英10g,生甘草3g
(4)行经期:胞脉充盈,血海由满而溢,治应理气调血,促进经血顺利排泄,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当归2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5g,益母草30g,泽兰10g,三棱10g,莪术10g,川牛膝15g,生甘草3g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中,治疗3个月经周期受孕19例,4~8个月经
周期受孕13例,另6例加服克罗米芬后受孕,未孕2例。受孕率为95%。
治验点评
古代中医虽然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月经后错”、“月经过少”、“继发性闭经”、“不孕症”、“崩漏”等疾病的范围,从卵巢多囊性增大改变来看,又可属于“癥瘕”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肾气盛,肾精充足,则肾主生殖的功能正常,卵子作为生殖之精才能发育成熟而排出,才有可能受孕。肾精亏虚,卵子难以发育成熟是排卵功能阻碍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将发生因虚致瘀的病理改变,致冲任气血瘀滞,阻碍卵子排出。中医学的“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的过程与西医学的“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一子宫”的环路相对应。临床上根据中医对月经产生机制的认识及中医脏腑、气血、冲任、阴阳学说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月经周期中卵巢功能变化的规律,模仿女性月经周期,以辨证论治为基点,调整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功能正常运行,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恢复,,,
正常的排卵功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促排卵是关键,调月经是基础。因此,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促排卵,应在调月经的基础上促排卵,临床上根据月经周期用药。经行后以补肾气、养冲任为主,促进卵泡发育,排卵期(真机期)以活血通络为主,使已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表面而出;经前期(黄体生成期)以温阳补肾为治则,使黄体功能健全,分泌黄体素;行经期(月经期)以活血调经为主,使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月经。治疗肾虚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法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具有内分泌激素样作用,对女性性腺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补肾基础上加活血药物又能改善卵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卵巢血流量,从而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及促进黄体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是妇科生殖内分泌的常见疾病,而中医治疗往往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效应,可以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紊乱的内分泌与代谢起到同时调节作用,服用相对安全,是值得推广和继续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