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固涩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养生之家导读:补脾固涩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中药口服治疗:方药组成:党参、黄芪、山药、生地黄、益母草、土茯苓、生薏苡仁各30g;苦味叶下珠、泽兰、猪苓、茯苓、泽泻、水蛭各20g;芡实、萆薢、金樱子各15go随症加减:有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腰膝酸软较重者加桑寄生、牛膝、川断;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鳖甲;血压高加罗布麻、夏枯草;呕恶者加姜竹茹、陈皮。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②中药灌肠治疗:生大黄、生槐米、生牡蛎各30g,水煎,取汁2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③苦参素注射液600mg(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点滴,每日一次。2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0.2g,每日3次,口服,总疗程6个月。所有病例配合应用保肝基础治疗,如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等。水肿甚者合用利尿剂,高血压者合用卡托普利。6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疗效

治疗18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有效5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3%。无效率为16.67%。

54.png-sy

治验点评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系由抗原和相应

的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所致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的携带率为在15%左右。据报道,乙肝病毒感染后,肾炎的发生率为约占肾小球肾炎的15%-65%。部分可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西医大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使乙肝病毒得到有效抑制,减轻肾脏的免疫损伤,又能促进肝肾功能恢复,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的方法。乙肝相关性肾炎属中医“尿浊”、“水肿”、“血尿”等范畴。临床观察发现,湿热疫毒深伏于肝,入于血分,形成瘀毒;湿热瘀毒互结,下注于肾,损伤肾络,络损血溢,肾失封藏,从而导致蛋白尿、血尿等,故认为湿热瘀毒蕴结肝肾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中人体的正气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正气不足主要指脾肾功能亏虚。邪气是指湿热、瘀毒为患。治疗上应辨证及辨病相结合,以扶正祛阝,标本兼治为原则,故以补脾益肾固涩、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中党参、黄芪、山药补脾益气;生地黄补肾;芡实、萆、金樱子固涩敛精;郑平东教授用黄芪、金樱子、芡实等药固精止涩证明能减少或消除蛋白质的流。、,失。苦味叶下珠、猪苓、茯苓、泽泻利湿消肿;益母草、水蛭、泽兰活血化瘀。土茯苓、生薏苡仁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抗病毒、抗缺氧、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尿蛋白及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生大黄、生槐米、生牡蛎煎汤保留灌肠能够明显降低尿素氮、改善肾功能。苦参素系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碱,有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病人体内的HBV-糖尿病肾病A的浓度,从而阻止HBV对肾脏的直接和间接损害,起到了治本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随着HBV复制活动减弱以及 HBeAg的清除,HBV-GN患者的蛋白尿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通过临床观察,笔者体会到补脾固涩法在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蛋白尿的消退、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方面,收到了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