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西医治疗:口服潘生丁75-150mg/天,苯那普利5-
20mg/天(有咳嗽的患者改用科素亚50-100mg/天),雷公藤多苷片10mg/天;尿蛋白>=2.5g/24小时,肾脏未缩小者加用泼尼松30mg/天;视病情加用利尿剂和降压药;有感染者选用无肾毒性或低毒性抗生素;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选用中药自拟方:黄芪30-60g,仙灵脾10-20g,
杜仲10-15g,怀山药15-30g,益母草30g,茯苓15g,丹参20-30g,苦参10-15g,红花10-15g,白花蛇舌草15-30g,泽泻10-15g,大黄10-30g。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遍混合,早晚2次分服。随症加减:水肿明显、少尿者加车前子、猪苓并加大茯苓、泽泻用量;阳虚甚者加熟附子、党参;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白术、党参;偏阴虚者去仙灵脾、杜仲,黄芪减量,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有血尿者,加大小蓟、白茅根、仙鹤草;湿毒壅盛者去仙灵脾、杜仲,加炒黄芩、忍冬藤、土茯苓;瘀血明显者加桃仁、水蛭粉;血压高加钩藤、川牛膝、夏枯草;蛋白尿不消者加金樱子、芡实;因伤风反复者加苏叶、防风。治疗时间6个月。
临床疗效
治疗68例,完全缓解16例,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88.24%。
治验点评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腰痛”
范畴。以本虚标实为病机关键,本虚指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故本病在治疗中多用温阳化气,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化瘀等法以利水消肿,恢复肾功能。本方中黄芪、仙灵脾、怀山药、杜仲扶正补虚以治本,白花蛇舌草、大黄、泽泻、茯苓、苦参清热祛湿以治标,丹参、益母草、红花、大黄活血化瘀,全方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活血、利水解毒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使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有所恢复,减少肾小球系膜IgG和C3沉积,改善肾功能。仙灵脾能抗炎、降压,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杜仲含杜仲胶、糖苷等成分,有降压利尿作用,同时能加强肾血流量。丹参、红花对血管壁有直接的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调节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肾脏微循环,阻滞肾纤维化进程。泽泻、猪苓均含有多糖能调节免疫并利尿消肿。益母草利水通络,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大黄具有促进肾毒素排泄,降低氮质血症,改善尿素循环作用,并有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对抗生长因子,抑制精氨酸所致的高滤效应。苦参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的生成,并与黄芪合用能刺激体内激素的依赖作用,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所含的钾、钠、钙等离子又能调节体内电解质的的平衡。根据上述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具有利尿消肿、扩张血管、降压及免疫抑制等作用,使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功能。再配以西药苯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科素亚来控制全身及肾小球内高压,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雷公藤多苷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通过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而减少尿蛋白,对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难治性肾炎的一个突出病理生理过程,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选择病例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坏死和间质血管炎,再佐以潘生丁改变高血流粘滞状态,可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粗糙、血小板易粘附与聚集得到有效控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