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一般治疗:低糖、低盐,恰当热量饮食,降糖、降压药,抗凝,细胞毒药物及激素。对症治疗。
(2)中药肾区渗透疗法:用中药白附片、川芎、吴茱萸、益智仁、威灵仙、沉香各5~30g,冰片、人工麝香各1~5g,经微细化处理,装入12cm×18cm纱布袋中,取2袋备用。将有灵芝、冬虫夏草、蜈蚣、乌梢蛇、地龙、透骨草等中药各3~12g。浸煮成的液体120ml分成2份,浸入两袋药粉中。再取特制醋充分浸泡药袋。而后外敷在两侧肾区皮肤上。把药物导入仪两电极板紧敷在被2次浸泡的药袋外。用低频(脉冲约为100~300Hz)红外线(40°~43°)。人平卧床上,治疗45分钟,每日2次。患者治疗2~3周,病情稳定后出院带药3~6个月以上,家庭自助治疗。
临床疗效
治疗51例,显效12例(23.5%),有效32例(63%),
无效7例(13.5%)。总有效率为86.5%。
治验点评
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由于肾小球高过滤,代谢紊乱引起基底膜胶原堆积、增厚使基底膜损伤,造成血管闭塞、硬化造成蛋白漏出。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是欧美的发达国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也都以大量的数字增加。有研究证明血管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决定预后。目前西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糖尿病慢性发展过程,中医认为多是气阴两虚为病变的基础,瘀血内阻为主要的病理机制。我们根据“久漏宜通,久病属瘀”的中医机理,以益肾消瘀的中医方法治疗。又根据中医“外治之理及内治之理”的理论和现代医学阐明的内病外治药物经皮肤吸收的机理,将药物施与局部,通过皮肤、经穴的透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或局部靶器官,发挥药效作用。本组病人均为外地多家医院多次治疗反复发作病人,一般普通常规治疗效果差。我院用中药肾区皮肤外敷渗透方法,靶点式透入人体,以中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解毒散结、除腐生新方法,达到现代医学扩张肾脏血管,改善肾脏及肾周围微循环,增加肾脏有效灌注,改善受损肾脏缺血、缺氧状态,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改善肾脏病理、生理状态,加速受损肾脏固有细胞的修复。减轻残留肾单位的损伤,阻止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达到减慢和阻断肾组织纤维化过程,减缓终末期肾衰竭进展,改善肾功能。中药通过肾区血管进入全身,扩张全身的周围血管,改善全身微循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畅通,改善全身因肾疾病导致的不良状态,减轻中毒症状。同时也改善消化系统循环,缓解因肾疾病所导致的消化道黏膜水肿,增进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增强病人体质。从而增加和改善抗病能力。用现代医学药物导入仪的低频及红外线加速药液的渗透和利用。皮肤吸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及肾脏周围,免除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免除在消化过程中对药性的减弱和改变。充分利用药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76.7%和42.6%,63.3%的一般西医药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