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益气化瘀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养生之家导读:滋肾益气化瘀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给予具有滋阴补肾降火法中药为主,①常用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龟板、阿胶、甘草;健脾补肾益气统血法的药用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山药、菟丝子、茯苓、泽泻、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荠菜花等。②临证加减:血尿中期酌加用活血止血药如:参三七、景天三七、生蒲黄、茜草根、琥珀等;血尿后期酌加养阴固涩止血药如:赤石脂、金樱子、旱莲草、阿胶等;出血量多者酌加收敛止血药,如血余炭、藕节炭、苎麻根。尿蛋白而无湿热证者,可应用补肾固涩药,如芡实、金樱子、莲须、覆盆子、煅牡蛎、柿叶等。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患者中,治愈1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

有效率为95%。

治验点评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尿血”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外感六淫及疮毒之邪,又与肾虚有关。发病机理主要是外邪侵入机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水液滞留泛滥,或邪热人里,热入下焦,迫血妄行。一般临床可分为:上焦风热证、湿热(毒)蕴结证、下焦热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脾肾气虚证六型。临床上应从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相关性,病史和用药史,脉象等及血尿常规,尿蛋白电泳,尿FDP,血浆清蛋白等检查指标,结合中医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机认识来进行辨证。但是本病因发病隐匿,一般不易发现,待发现时已可能发病多年,即便发病当时为实证待发现时也已因实证日久致虚,所以临床所见类型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见。肾因不足,虚火伤络,血溢脉外,或脾肾气虚,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是蛋白尿、血尿产生的病理基础。

54.png-sy

特别指出的是应注意在尿血病证的治疗上不能盲目地乱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的药物,否则容易留瘀积块,造成离经之血不能祛除,要符合止血先行血,行血须安络和安络须辨证三方面的要求,也是本法中“化瘀”之意所在。同样对于长期尿蛋白者,即应考虑久病入络,内有瘀阻,酌选用活血通络药如丹参、红花、桃仁、当归、赤芍、泽兰等,甚至可以用虫类通络药,如地龙、水蛭、全蝎、鳖甲等。据统计数据,临床治疗蛋白尿、血尿最常用的药物是:白茅根、茯苓、黄芪、泽泻、白术、车前子、丹参、生地黄、党参、猪苓、山茱萸、当归、牡丹皮、山药、白花蛇舌草、赤芍、牛膝、桑白皮、女贞子、玉米须、小蓟、川芎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茅根能显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效应,能使TH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增加,并显著提高IL-2的水平,对凝血酶生成有促进作用,并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过滤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黄芪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显著提高IL-2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通过改变组织cAMP/cGMP来进行机体的免疫调节。滋肾益气化瘀法配合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及应用,能使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对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从发作次数的控制,肾功能的保护,甚至临床痊愈,都有促进作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