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给予低脂、低糖、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戒酒;ALT2倍正常高值时,建议适当休息,有计划地体育锻炼;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高血压患者应用降血压药等。
(2)中药内服:采用健脾祛湿,疏肝活血治法,药物选用白茯苓30g,山楂、赤芍各15g,炒白术12g,法半夏、陈皮、柴胡、泽泻、郁金、枳实各10g,红丹参20g,大黄(后下)5~10g。并随症加味:脾虚湿阻型加苍术10g,砂仁(后下)5g,党参15g;肝气郁结型加香附、佛手各10g,白芍15g;湿热内蕴型加茵陈30g,虎杖15g,川连5g;瘀血阻络型加田七、蒲黄(包煎)、莪术各10g,肝肾阴虚型加生地黄、首乌各20g、鳖甲(先煎)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显效51例,占63.8%;有效26例,占
32.5%;无效3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3%。
治验点评
脂肪肝是由于多种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西医对脂肪肝的药物降脂治疗尚有争议,而且疗效不理想,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许多降脂药可能驱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促使脂质在肝内的蓄积,并损害肝功能。根据脂肪肝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积聚”、“胁病”、“肥气”、“肝着”、”肝癖”、“痰浊”范畴。其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经过多年临床观察体会,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是脂肪肝的主要病机。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贪杯,或劳逸无度,或情志不畅,或感受湿热疫毒,或年老体虚,或其他疾病等,使肝脾二脏受损,功能失调,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肝络而成。健脾祛湿、疏肝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和血脂等,临床效果较好,药源丰富,煎服方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