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口服中药解酒肝康汤。方药组成:人参、白芍、丹参、山楂、枳子、葛根、葛花、五味子、甘草。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每2个月之间休息1周。所有患者均严格戒酒,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高热量、低脂肪、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量。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显效4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
为92.5%
治验点评
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中医学的“酒疽”、“酒积”、“积聚”、“胁痛”、“痰症”等范畴,酒属大热,有毒,为湿热之邪,病因为过度嗜酒,病变在肝。病机为湿热酒毒内蕴,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聚湿生痰,导致痰瘀互结、壅塞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受阻,从而使脂肪沉积于肝脏。其中痰湿凝聚中焦、脾失健运、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痰瘀气血相互搏结、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受阻为本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辨证为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证,故治宜疏肝健脾、解酒祛湿、祛瘀行滞。方中人参益气健脾和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脾得生化以强健;白芍、五味子具有养血柔肝之功效,肝得柔和以疏泄;丹参、山楂活血祛瘀,具有导滞通腑的作用;葛根、葛花升发疏散,能解酒毒;枳子则善治酒毒内积;甘草能泻火解毒,调和药性。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解酒泄浊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主要是乙醇和乙醛的毒性作用所致。饮酒后酒精(乙醇)主要在小肠吸收,90%以上在肝内代谢。酒精在肝内代谢,增加了合成TC的主要底物3-磷酸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有利于TC的合成。同时,酒精增强了磷脂酸到TC的脂化途径活性。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泄;损害微管,使蛋白质、脂肪排泄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损害肝细胞高尔基体功能,使肝脏输出TC能力下降。酒精还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酶活性,使肝脏脂肪分解能力下降。同时乙醇、乙醛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I,一方面促进脂肪的合成,另一方面抑制线粒体内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此外,长期大量饮用啤酒、糖类摄入过多亦是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因素之一。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出现乏力、消化不良、上腹隐痛不适、肝肿大等症状,戒烟3~6周后多见逆转,若不戒酒则可加重发展酒精性肝炎(AH),甚至发展至酒精性肝硬变(AC)。 Marbet等报道1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有5例在8年时间里发展为肝硬化。国内有学者在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肝穿活检组织的病理中发现,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常相继发生或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大泡性脂变,窦周纤维化,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增生,小叶内灶状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无论肝超微结构改变轻重,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采用传统中医药疗法,标本兼顾,收效颇佳,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研究其效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