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中药治疗:①肝阳上亢型,25例。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处方: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夏枯草12g,白芍12g,杜仲12g,川牛膝12g,菊花15g,黄芩9g,栀:,
子9g;②痰浊上蒙型,28例。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处方: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白术12g,天麻12g,代赭石30g,黄连10g,砂仁10g,炙甘草6g。用法:上药均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待血压控制稳定后,可将上述中药随症加减后研末制成丸药,每次1丸,每日3次,以长期口服巩固疗效。
(2)针灸疗法:治以清热泻火,熄风化痰。取穴:风池、中脘、内关、丰隆、公孙。手法:毫针微通泻法,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欲过度。
临床疗效
治疗48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
治验点评
青年高血压病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类型,与家族史有一定的联系。亦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情绪不稳、过食辛辣肥甘食物、劳欲过度等有关。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青年高血压发病有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从青年时就应该积极防治。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晕”范畴。历代医籍记载颇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及“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等。将本病病机归纳为风、火、痰、虚,其病位以肝、脾、肾为主。笔者采用药针合用治疗青年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方中取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白芍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利湿。针灸选中脘、丰隆和胃化痰;内关降逆止呕;风池可清上逆之火;公孙可健脾益气,升清降泄。针药合用共达平肝潜阳、清火化痰、健脾和胃之功。待血压控制稳定后,再用丸药缓图,以求长期稳定血压,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患者治疗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治疗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