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

养生之家导读: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以加味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方药组成:党参15g,法半夏、天麻、川牛膝各12g,黄芩、干姜各9g,黄连3g,炙甘草6g,大枣5枚。用法:水煎取汁,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以4周为1个疗程。

临床疗效

1个疗程结束后,高血压改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症状疗效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治验点评

69.png-sy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痰浊关系密切,痰浊不仅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而且贯穿于高血压病的全过程,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风头眩”等范畴,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痰、瘀、虚五证。《丹溪治法心要·头眩》中云“此证属痰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而脾为“生痰之源”,可见脾虚聚湿生痰是导致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人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素体肥胖、恣食肥甘厚腻、饮酒过多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失常,而致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平素阴虚或久病耗阴致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肝阳强久,克伐脾土,也可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阳夹痰浊,扰动清窍则头晕头胀等诸症由生。高血压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肾气亏虚,精气渐衰,肾精不足,虚火内生,灼津成痰,痰浊上犯清窍也可导致眩晕;肝肾为母子之脏,肾阴虚则肝阴亦虚,水不涵木,木不疏土,脾失健运,痰阻经络,清阳不升,清空之窍失于所养所以头目眩晕。“津血同源,痰瘀相关”。上述原因形成的痰浊之邪,滞于脉道,酿生瘀血,因痰致瘀,痰瘀胶结,阻塞脉道,则清窍失聪,发为眩晕。《丹溪心法·头眩》篇谓:“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景岳全书》曰:“人之多痰,悉内中虚使然”。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之太阳篇,本方寒热互用,苦辛并进,意在调和脾胃,降逆开痞。所以临床上凡遇脾胃失和,中焦阻滞之病证皆可运用,方以芩、连之苦寒以降胃气;用干姜之辛热温脾以升脾气;用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以参、草、枣以补脾胃之气弱,再参天麻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诸药相合,则痰浊得泄,水湿得渗,风阳得清,浊降清升,气化复常。